2020年成都工业学院福建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6142(需要考518分);
2.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9893(需要考509分);
3.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0324(需要考508分);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41660(需要考505分);
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41660(需要考505分);
6.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2083(需要考504分);
7.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2083(需要考504分);
8.环境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2083(需要考504分);
9.工程造价理科普通类排位42498(需要考503分);
10.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理科普通类排位42498(需要考503分)
2020年成都工业学院各专业福建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36142 |
| 智能制造工程(宜宾校区就读) | 509 | 39893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08 | 4032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05 | 41660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05 |
| 机械工程 | 504 | 42083 |
| 信息工程(一、二年级在宜宾校区,三四年级在郫都校区就读) | 504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04 |
| 工程造价(宜宾校区就读) | 503 | 42498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宜宾校区就读) | 503 |
自动化类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铁路的信号与控制等相关领域进行运营维护、生产制造、开发设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铁路信号基础、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与设计、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对口就业单位主要为国铁各大路局、工程局;各类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运营公司,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智轨等;铁路信号相关生产企业与技术研发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等,也可从事大中专院校、研究院所的对口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同时,毕业生也可从事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相近相关领域的工作。
机械类
机械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招生专业介绍:机械工程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本专业是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以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对四川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专业主动对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依托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以省级创新型示范课程为引领进行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专业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导向,搭建了机械创新协会、课作工坊等课内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省级奖5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来自企业的专家人才领衔的双师双能型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名,均为硕、博士,其中正副教授9名,2名带头人均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称号及多年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背景结构优良,能很好承担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建设。本专业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相结合,积极将教研、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能力。主要课程设置: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机械系统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管理等,尤其是从事专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领域相关工作的基层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在本专业领域5年左右的锤炼,能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学生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主管。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从事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维修、试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工作,本专业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6%以上。学生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每年都有部分同学考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机械类
智能制造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招生专业介绍: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单元,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四川省“5+1”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大量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服务四川乃至全国智能制造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本专业是教育部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涵盖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实践培养基地、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等先进的实践条件。为适应四川制造装备产业升级转化发展需要,依托学校省级教学及科研平台,以科技竞赛及校企合作为驱动力,强化工程实践环节,注重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团队职称、年龄梯度分布合理,现有教师12人,正副教授4名,近5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拥有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双带头人团队,以及多名智能制造行业专家作为特聘顾问,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新工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在内的智能制造相关项目30余项。主要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基础、智能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机器人技术基础与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机电传动与控制、智能制造生产管理(MES/ERP)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围绕四川省“5+1”产业规划以及“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成都市“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构建目标,依托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积极融入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根据产业人才需求及工程认证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机械、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生产管理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智能制造装备运行与维护,智能制造系统运行、集成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广,能够在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智能工厂信息管理、工业机器人等相关行业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造价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以“造价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为培养方向,以教师应用型科研、社会服务项目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得到造价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项目策划、工程计量与计价、成本管控、施工预算、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审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拥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保险公司、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审计部门、物业运营维护管理企业等单位从事工程造价及相关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前身源于2003年开设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专业依托我校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传统优势,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川地方环保重大需求,在农村污水、工业污染治理和环保智能监测领域形成以工艺创新、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与实践应用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拥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士11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拥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要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功能材料。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环保装备和环保智能监测等相关领域从事监测分析、环境评价、工程技术与管理、设备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环境、生态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工作。具有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程序开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云计算基础、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就业方向:能就职于IT、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金融、证券、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分布式程序开发、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应用与开发、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