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安徽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4 | 11285 | 515 |
| 本科一批 | 623 | 11629 | ||||
| 中外合作办学 | 585 | 29811 | ||||
| 文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2447 | 541 | |
| 本科一批 | 593 | 2749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0 | 9403 |
| 工科试验班(高材精英班) | 630 | |||||
| 人工智能(5000元/年) | 629 | 9715 | ||||
| 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 | 629 | |||||
| 数学类(5000元/年;含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626 | 10774 | ||||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26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5000元/年) | 626 | |||||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 | 625 | 11112 | ||||
| 自动化类(5000元/年;含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 625 | |||||
| 材料类(先进材料及绿色制造) | 624 | 11477 | ||||
| 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机器人) | 624 | |||||
| 生物工程类(绿色生物制造与生物安全) | 623 | 11853 | ||||
| 化学类(5000元/年;含应用化学、化学) | 623 | |||||
| 环境工程(5000元/年) | 62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000元/年;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623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机器人方向) | 598 | 23097 | ||||
| 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 | 596 | 24199 | ||||
|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中意设计双学位) | 596 | |||||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生物过程工程) | 585 | 30385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5000元/年) | 文科 | 595 | 2539 | |||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含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 595 | |||||
| 法学(5000元/年) | 594 | 2679 | ||||
| 英语(5000元/年;外语语种限英语) | 594 | |||||
| 公共管理类(5000元/年;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 593 | 2830 |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具体批次为准。
报考条件
1.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且无色盲、色弱。
2.具有参加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资格的美术类考生。
录取原则
1.考生专业统考成绩须达到本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本省相应批次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线。
2.外语语种建议英语,且外语成绩要求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外语高考总分的40%(含)以上,其余单科成绩不做要求。
3.实行传统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不分文理)排序进行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750×60%+(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750×40%,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高的考生,文化课成绩也相同的考生,依次优先录取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高的考生。
4.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具体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学校负责审核录取。
详情见《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各专业录取均无男女比例限制。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类、理科试验班、化学类(含应用化学、化学)、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类、化学类、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工商管

北京化工大学在安徽省录取批次:2021年为本科一批,2020年为本科一批,2019年为本科一批,2018年为本科一批,2017年为本科一批。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安徽招生专业有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人(中美双学位、机器人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7分,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7分,机械类(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0分

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2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

北京化工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生物过程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5分,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5分,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器人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3分,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3分,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生

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15文科最低位次为3139。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93文科最低位次为2749。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

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63理科最低位次为31922。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85理科最低位次为29811。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

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材料类(先进材料及绿色制造)(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生物过程工程)(较高收费专业)、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机器人)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生物过程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5分,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4分,英语(外语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