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甘肃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1 | 8724 |
| 软件工程 | 551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49 | 9083 | ||||
| 自动化 | 549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48 | 9297 | ||||
| 通信工程 | 547 | 9471 | ||||
| 石油工程 | 546 | 9684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4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46 | |||||
| 物联网工程 | 546 | |||||
| 资源勘查工程 | 545 | 9913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45 | |||||
| 油气储运工程 | 545 | |||||
| 经济学 | 545 | |||||
| 地理信息科学 | 545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45 | |||||
| 法学 | 544 | 10121 | ||||
| 地球物理学 | 544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44 | |||||
| 化学 | 544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44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44 | |||||
|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 | 543 | 10339 | ||||
| 土木工程 | 543 | |||||
| 能源化学工程 | 543 | |||||
| 化工安全工程 | 543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43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43 | |||||
| 应用物理学 | 543 | |||||
| 机械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543 | |||||
| 应用化学 | 542 | 10544 | ||||
| 工业设计 | 542 | |||||
| 测绘工程 | 542 | |||||
| 环境工程 | 542 | |||||
| 工程力学 | 542 | |||||
| 建筑学 | 542 | |||||
| 环保设备工程 | 54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42 | |||||
| 材料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42 | |||||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542 | |||||
| 安全工程 | 541 | 10783 | ||||
| 市场营销 | 541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41 | |||||
| 安全工程(民族班,民族院校、民族班(少数民族)) | 528 | 13816 | ||||
| 化学(民族班,民族院校、民族班(少数民族)) | 527 | 1408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2018年12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东营校区调整为东营科教园区,办学主校区调整到青岛。
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发展形成了“两校区一园区”(青岛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以及东营科教园区)的办学格局。青岛两校区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东营科教园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山东东营,“两校区一园区”均位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同时青岛两校区还处于2014年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
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900人、研究生9400余人,留学生97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从广大校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3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自国家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7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9人。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1个。
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校近70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正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基础,引导学生献身事业”为主旋律,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从组织、工作、保障、反馈四个方面全面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就业体系,建立了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作特色,保证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连续24年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签约毕业生中40%左右去往世界500强企业。
学校2000年被教育部、2007年和2012年被山东省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 年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 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积极建设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了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网络化的双选思路。学校构建了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主,船舶、汽车、燃气、电力、海洋重工等其它行业为辅的“一主多元”立体化就业市场格局。
学校每年组织至少五场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十几场中小型招聘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以及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全国大中城市的1500多家单位纷纷前来参加我校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到校用人单位数量不断增多,范围更加广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2017届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6.04%,处于较高水平。学校采取设立奖学金、开展留学服务,留学奖学金等措施,鼓励毕业生出国留学。2017届毕业生中,出国学习306人,毕业生出国(境)人数及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学校强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从新生入校开始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教育引导学生立志成长成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重视学生职业发展,加强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就业培训、信息提供、市场拓展等就业工作环节的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分专业类型的就业指导。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三门全校公选课。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到学校与大学生现场面对面交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能力培养等有针对性的实际指导。积极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指导和职业倾向测验,提供《网络学堂》、《职业测评》等实时学习与测评,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所有考生均需进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网上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现场确认,并照相采集照片,否则网上报名无效。因“现场确认”时须采集考生本人照片,“现场确认”不能由他人代替。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招生来源计划和招考方向2019年计划面向山东、安徽、新疆招收40人,各招考方向及招生计划数如下: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招生计划(人)音乐学130202西洋管弦方向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双簧管、大管、小号、圆号、长号0-20古筝0-2钢琴0-4声乐0-10舞蹈0-4注:1.根据生源情况,我校将适当调整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2.报考我校音乐学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六、注意事项1、网上支付报考费:选择我校作为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在研招网报名(含预报名)期间,考生通过“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缴费成功后,方可持网上报名编号在规定时间到我校报考点进行网报信息确认,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缴纳报考费,现场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现场补缴费。2、学历(学籍)核验: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于复试资格审查时提供本人符合要求的纸质学历(学籍)认证材料进行核验。因考生未提供上述材料,导致其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中国石油

12月22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下午(14:00-17:00)外国语

二、请到网报“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我校设立的研究生报名信息确认点,仅限于报名序号前四位为“3754”的考生。凡选择报考点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考生,现场确认和初试的考试地点都在我校。

五、现场确认程序1、验证:考生持二代身份证、后学历证书原件(或学生证)进行资格审查。单独考试、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还须持相关材料。2、照相: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打印“报名信息简表”。3、核对信息:考生务必认真核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每一条信息。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定向委培单位一定要填写准确。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4、签字交表:如信息无误,请在“考生签名”处签名后将此表交至收表处。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

四、考生现场确认时须携带的材料1、本人二代身份证。2、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注册年度完整的学生证)。3、网上报名编号。4、单独考试考生网上报名时须选择我校为报考点,现场确认时携带以下材料进行报名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现场信息确认:(1)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由本人在复印件上签名);(2)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3)已发表的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业务骨干证明;(4)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信。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6、有研究生学籍的考生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12月23日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