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辨音和标音能力2.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词汇、语法规范4.文言文阅读理解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五、参考书目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3.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2010年第4版

(二)材料分析与评论题(试题提供文本,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试卷满分150分。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试卷满分150分。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以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阅读、复习对象,了解书中作家的生平、文学观念、创作特点、所属流派以及各作家、作品、流派、文学现象相互间的关联性(其中尤其要注意在文学史上影响相对较大的作家、作品)。能读懂作品的内容,归纳作品的写作特点。对书中的散文,要能加句读,破通假,做今译。对作为作品选择来源的典籍,要对其内容、性质、作者、编者、成书时代(即相关文献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1、中国古代哲学;2、中国近现代哲学;3、中西比较哲学;

五、参考书目1.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2.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4.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