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19年沈阳理工大学各专业浙江排位(沈阳理工大学浙江省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03 16:36:11 解决时间:2022-12-19 16:51

满意答案

2019年沈阳理工大学浙江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59015(需要考589分);
2.电子信息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68123(需要考581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68715(需要考580分);
4.网络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68287(需要考580分);
5.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71240(需要考578分);
6.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0979(需要考578分);
7.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71151(需要考578分);
8.应用统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72545(需要考577分);
9.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3237(需要考576分);
10.通信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4239(需要考575分);
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74206(需要考575分);
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4028(需要考575分);
13.物流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75463(需要考574分);
14.装甲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5321(需要考574分);
15.电子商务综合普通类排位76741(需要考573分);
16.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6484(需要考573分);
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77646(需要考572分);
18.环境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7944(需要考572分);
19.工业设计综合普通类排位77973(需要考572分);
20.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79253(需要考571分);
21.应用化学综合普通类排位80293(需要考570分);
2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79817(需要考570分);
23.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排位82678(需要考567分);
2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2748(需要考567分);
25.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普通类排位84253(需要考566分);
26.交通运输综合普通类排位83682(需要考566分);
27.安全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5259(需要考565分);
28.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5301(需要考565分);
29.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6422(需要考564分);
3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7878(需要考563分);
31.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03214(需要考549分)
2019年沈阳理工大学各专业浙江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浙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58959015
电子信息工程581681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8068715
网络工程58068287
电子科学与技术57871240
机械电子工程57870979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57871151
应用统计学57772545
车辆工程57673237
通信工程5757423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7574206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7574028
物流管理57475463
装甲车辆工程57475321
电子商务57376741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5737648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7277646
环境工程57277944
工业设计57277973
自动化57179253
应用化学5708029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7079817
化学工程与工艺5678267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6782748
测控技术与仪器56684253
交通运输56683682
安全工程56585259
金属材料工程56585301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5648642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56387878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549103214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宽口径专业知识、较高政治思想素质、较强工作能力和具有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级化工类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在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训练,着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大工程教育为平台,本专业开设的主要方向为精细化工方向,以精细化学品开发和工艺过程设计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养学生在精细化学品(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粘结剂、涂料等)领域的制备工艺过程设计并且应用大型工程软件进行生产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除精细化工方向外,本专业还兼顾化学能源方向,拓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于开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国际化办学模式上走在了我校乃至我省的前列。依托于本专业的定位及良好的发展基础,2017年度教育部批准了我省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专业学生也能够借此契机,拓宽就业渠道和满足继续深造的需求。

主干课程

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模拟、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制图、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精细化工产品工艺学、化学电源工艺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与风能储能电池等)、医药和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产品营销、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近三年(2016-2018)本专业的就业率都为100%;考研率逐年上升,达到了27.8%。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进入21世纪,化学工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污染严重、工作环境恶劣、耗能严重等问题,逐步向着自动化,环境优良,技术先进的方向迈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材料类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沈阳理工大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11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目前全国高等学校设置此专业的仅有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合肥学院和湖南工业大学等6所院校,我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并于2012年获批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2013年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实践基地项目,2018年与辽宁烯源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家发改委高新材料工程中心。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首届招生人数为31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招生人数分别为36、37、37、33、34、31、60人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158人。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化交流与竞争意识,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外语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宽厚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技能,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以及受到各种先进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综合考虑社会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完成工程设计,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在粉体材料加工制备、炭素材料、冶金材料、陶瓷材料、新能源、军事工程、新材料研发等行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未来几年可成为各自就业领域内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力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结晶矿物学、材料性能学、粉体工程、粉体材料学基础、炭素工艺学、粉末冶金原理与工艺、粉体材料工程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粉体材料加工制备、炭素材料、冶金材料、陶瓷材料、新能源、军事工程、新材料研发等行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各省市也纷纷布局立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在这种形式下对于新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进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 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 知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知识,学习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型加工技 术知识,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 素养;

2.具有从事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 进行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4.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掌握合 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工业方法及相关化学工程技术,掌握聚合物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专业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 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

5.初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 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6.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以及开发和设计新型高 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新材料研发的能力;

7.具有计算机应用、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表征与测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反 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导论(16学时)、近代化学基础(I)一1(高材单列)(32学时)、近 代化学基础(I) -2(高材单列)(32学时)、近代化学基础(I)-3(高材单列)(80学时)、工科化 学实验( I)-l(高材单列)(18学时)、工科化学实验(I)-2(高材单列)(18学时)、工科化学实 验(I )-3(高材单列)(64学时)、工程制图(I)(48学时)、物理化学(i)-i(48学时)、物理化 学( I)-2(32学时)、物理化学实验(I)(22学时)、工程力学(80学时)、高分子化学(1) (60 学时)、高分子化学实验(24学时)、高分子物理(I)(60学时)、高分子物理实验(24学时)、材 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48学时)、化工原理(Ⅳ)(64学时)、化工原理实验(Ⅳ)(16学 时)、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48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双语)(48学时)、高分子 材料及应用(双语)(48学时)、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32学时)、聚合物过程及设备(32学时)、工 程训练(Ⅲ)(64学时)、高分子工厂设计(32学时)、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32学时)。

示例二:现代基础化学(上)(48学时)、现代基础化学(下)(32学时)、电工学(48学时)、电 工学实验(30学时)、分析化学(工科)(32学时)、实验化学(1)(48学时)、实验化学(2)(48学 时)、实验化学(3)(48学时)、实验化学(4)(32学时)、实验化学(5)(16学时)、物理化学(上) (48学时)、物理化学(下)(48学时)、材料概论(24学时)、材料概论实验(30学时)、材料表界面 (24学时)、材料研究方法(32学时)、有机化学A(上)(48学时)、有机化学A(下)(32学时)、化 工原理(80学时,上)(40学时)、化工原理(80学时,下)(4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30学时)、工 程制图(48学时)、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基础(40学时)、科技外语(32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 时)、高分子物理(56学时)、高分子化学实验(30学时)、高分子物理实验(30学时)、高分子材料 工程实验(45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48学时)、聚合物制备工程(48学时)。

示例三:无机与分析化学(一)(48学时)、实验化学(一)(32学时)、高分子材料工程概论 (32学时)、工程制图A(48学时)、无机与分析化学(二)(32学时)、实验化学(二)(32学时)、有 机化学A(一)(48学时)、实验化学(三)(24学时)、机械工程基础(32学时)、有机化学A(二) (32学时)、物理化学A(一)(48学时)、实验化学(四)(48学时)、电工电子技术(64学时)、物理 化学A(二)(48学时)、实验化学(五)(24学时)、化工原理B(72学时)、高分子化学A(64学 时)、高分子物理(64学时)、聚合物制备工程(48学时)、聚合物加工工程(48学时)、高分子专业 实验B(3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聚合物制备/加工工程实验、材料物理性能测定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 验、认识实习、设计实习、生产(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高分子物理实验(粘均分 子量测定、球晶观察、材料拉伸实验、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类 车辆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沈阳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设于2003年,是在我校1997年设置的汽车与拖拉机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辽宁省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车辆、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工程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13年获批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辽宁省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和理论、汽车电子、汽车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招生人数分别为102人、104人、103人和119人。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428人。

车辆工程专业以满足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以汽车及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及性能检测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与信号处理、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拆装实践。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汽车行业相关设计及制造企业、科研单位、学校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设计、汽车产品性能检测工装的设计与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基本性能实验、汽车生产技术管理、汽车服务、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48年,一直是我校实施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2008年本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2009年9月获批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拥有辽宁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机械设计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和“高速切削技术装备与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材料先进制备及加工技术”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机械设计”课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面向能力培养、以设计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改A类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为:依据“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了本专业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1996年提出了“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革完善,该模式2007年发展成为“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全面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本专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面向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构建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科研优势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装备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基于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机械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机电传动系统及控制方案设计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基于新模式的课程体系,发挥设计的主线作用,大力加强设计教学及学生的工程设计实践。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了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材料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设计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兵器类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沈阳理工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专业始设于1954年,前身是“引信技术”专业。是国家武器类七个专业之一,目前辽宁省仅有两所学校设置此专业。

本专业建设以来,秉承“传承兵工精神,彰显国防特色,校企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2007年获批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获批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016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工作中,取得81分的评价成绩,位列省内同专业第一名。2018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工科建设项目,同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本专业建设有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同时建设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

本专业定位是:以兵器装备为载体,以光电信息和导航控制技术为核心,面向光电探测、导航制导、图像处理等高科技领域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掌握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制导与控制、安全与起爆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引信技术领域内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有教师2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学位15人(71.4%),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沈阳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2人;中国兵工学会引信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各1人。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省兵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依托“网络赋能弹药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注重本科生能力培养,教师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设计实践延伸至第二课堂乃至社会,本专业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等各学科竞赛取得一、二等奖30余人次,先后有百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大赛等,取得一、二等奖10余项。

主干课程:

本专业目前有两个专业方向:探测识别与控制方向,制导与控制方向。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探测识别与控制方向: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中近程探测原理、探测识别系统课程设计。

制导与控制方向: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空气动力学、导弹飞行力学、 现代控制理论、伺服系统、制导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素养,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职业发展前景好。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国防科技领域,立足辽宁、服务全国,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从事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探测技术、引信技术领域内的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民用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相关工作。

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重点是军工行业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主要地点分布在辽宁、吉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毕业生能够在企业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企业迅速成长,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力量。

近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本专业学生的考研率逐年提高,最高超过25%,主要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本专业毕业生不论是在基础技能掌握还是科研实践能力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获得广泛好评,目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专业技术骨干力量。

  中专 2022-12-19 16:51

网友推荐

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在浙江省招生专业选考科目

学校名称:沈阳理工大学学校代码:10144层次专业(类)名称选考科目数选考科目范围类中所含专业本科英语3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本科俄语3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物理化学历史本科机械电子工程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车辆工程3物理化学技术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金属材料工程3物理化学历史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3化学物理历史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化学

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

2017年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学校名称:沈阳理工大学学校代码:10144层次专业(类)名称选考科目数选考科目范围类中所含专业本科英语3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本科俄语3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物理化学历史本科机械电子工程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车辆工程3物理化学技术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3物理技术化学本科金属材料工程3物理化学历史本科无机非金属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信息对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7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8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8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1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2分,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7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8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

  • 中专学校

    沈阳工学院2021年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浙江分数线

    4楼

    2021年沈阳工学院浙江省招生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物医学、大数据与会计、风景园林、酒店管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金融科技、网络与新媒体、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学、物联网应用技术、金融科技应用、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在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沈理工浙江分数线

    5楼

    2021年沈阳理工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安全工程、电子商务、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装甲车辆工程、环境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6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39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5分,工业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6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7分,环境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8分,

  • 我要读技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38分,工业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8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交通运输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39分,安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7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8分,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9分,工业设计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2分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4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5分,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5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7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

  • 中专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9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3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4分,安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5分,金属材料工程综合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