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福建 | 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2 | 70722 |
| 英语 | 419 | 72383 | ||||
| 汉语言文学 | 418 | 72965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11 | 76763 | ||||
| 工商管理 | 407 | 78850 | ||||
| 广告学 | 407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05 | 79871 | ||||
| 商务英语 | 403 | 80879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02 | 81387 | ||||
| 城市管理 | 402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01 | 81914 | ||||
| 土木工程 | 401 | |||||
| 应用化学 | 401 | |||||
| 网络工程 | 401 | |||||
| 电子信息工程 | 401 | |||||
| 工程造价 | 401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01 | |||||
| 通信工程 | 401 | |||||
| 市场营销 | 401 | |||||
| 环境科学 | 401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01 | |||||
| 信息工程 | 401 | |||||
| 生物工程 | 401 | |||||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481 | 24776 | |||
| 应用心理学 | 466 | 29503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66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66 | |||||
| 英语 | 465 | 29777 | ||||
| 市场营销 | 465 | |||||
| 广告学 | 465 | |||||
| 工商管理 | 465 | |||||
| 商务英语 | 465 | |||||
| 城市管理 | 46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知 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 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环境科学专业技能的 基本训练,培养系统地识别、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
2.掌握全面扎实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 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问题(48学时)、环境科学(64学时)、环境工程学 (64学时)、环境管理学(64学时)、环境化学(48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数据分析方法 (32学时)、环境经济学(48学时)、环境法学(32学时)、环境规划学(32学时)、环境与发展(32 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化学(32学时)、环境监测(40学时)、环境生物学 (32学时)、环境工程原理(40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64学时)、环境影响评价(48学时)、水污 染控制工程(56学时)、环境学(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基础(24学时)、环境地学基础(48学时)、环境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分析化学(64学时)、环境生物学(48学时)、环境监测(56学时)、环境工 程学(64学时)、环境规划学(32学时)、环境管理学(48学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2学时)、环 境系统分析(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学实习、环境地学实习、环境监测实习、环境污染控制实习、环境 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物理实 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和人文素养,熟练掌握市场研究、调查、营销策划、推销等方法,具有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知识面宽,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职业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销售管理、广告学、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经济法、营销综合案例分析、定价策略、ERP综合实验课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 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 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 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 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 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 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 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 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 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 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 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 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 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 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 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 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 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 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 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 (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 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 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 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 (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 (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 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 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通信网与交换、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分析基础、通信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现代交换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 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 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 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 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能力,同时根据生物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轻化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工程等专业方向,确 立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数理化扎实基础以及计算机及 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分析方法,生产设计方法与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研究开发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应用前景、最新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8.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 与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生物化学(96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化工原理(72学 时)、发酵工程(32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分子生物学基础(32学时)、生物分离工程(32学 时)、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48学时)等。
示例二:化工原理(96学时)、生物化学(64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发酵工程(48学 时)、生物分离工程(48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生物工程设备(48学时)等。
示例三:化工原理(80学时)、生物化学(80学时)、微生物学(64学时)、分子生物学(32学 时)、生物反应工程(40学时)、生物分离工程(40学时)、生物工艺学(40学时)、发酵设备及工厂 设计(48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 验以及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特色专业实验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595-22692539,22692540
地址:
(厦门校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行政主楼A611室
(泉州校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华侨大学杨思椿404室
邮箱:hdyzb@hqu.edu.cn
2.各学院(研究院)推免生接收咨询方式:http://yjszs.hqu.edu.cn/lxfs.htm。

2023年闽南理工学院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工作通知2023年福建省体育类专业省级统考工作日程表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专升本各类别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及招生计划专升本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及招生计划公布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总则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由招生办负责解释。学校以往规定与本章程有不一致之处,均以本章程为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执行。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联系方式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关于艺术类录取办法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关于普通文理本科录取办法

录取办法1.先进行常规志愿录取,录取时,依类别按投档分实行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投档比例为专业招生计划缺额的1:1。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向高校投放文考总分、英语单科成绩达到相应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并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电子档案,高校负责下载审阅并提交预录取意见后,再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监督审核。2.常规志愿录取后,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公布。考生填报征求志愿后,再组织征求志愿录取工作。征求

一福建省2021年专升本成绩公布福建省2021年专升本成绩已公布请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数字服务大厅专升本招考栏目中的专升本报名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答案来源于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专升本成绩各类别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及招生计划

三具体专升本招生计划公布见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答案来源于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专升本成绩各类别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及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