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天津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 | 理科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76 | 8203 |
| 化学(师范类) | 574 | 8430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兼招...) | 572 | 8640 | ||||
| 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 | 571 | 8753 |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 567 | 9229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66 | 9336 | ||||
| 软件工程 | 565 | 946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64 | 9594 | ||||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 | 文科 | 544 | 2507 | |||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542 | 2605 | ||||
| 法学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538 | 2807 | ||||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538 |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 | 537 | 2862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师范、非师范兼招)、翻...) | 53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建筑设施智能化工程的 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产品营销等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 术知识和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管理部门等从事没计、研 发、生产、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建筑、机械、自控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与能源供给系 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本 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 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建筑环境控制与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及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决一般 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能够进行产品开 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有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及节能技术工程中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及法规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热学。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原理和方法、力学原理和方法、机械原理与控制、电学与智能化控制、 建筑领域相关基础、能源应用技术、工程管理与经济、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热力学(64学时)、传热学(48学时)、热质交换原理与应用(48学时)、流体力 学(48学时)、流体输配系统(48学时)、工程力学(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I、II)(80学时)、电 子与电子技术(64学时)、建筑自动化(48学时)、建筑环境学(32学时)、建筑概论(32学时)、建 筑环境测试技术(32学时)、暖通空调(64学时)、城市能源系统(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32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48学时)。
示例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104学时)、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机械设 计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48学时)、电工技术与实验(68学时)、电工电子技术与实验(68学 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传热学(64学时)、流体力学(64学时)、建筑环境学(48学时)、流体 输送管网(48学时)、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48学时)、暖通空调(112学时)、冷热源(64学时)。
示例三:传热学(64学时)、流体力学(64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建筑环境学(32学 时)、流体输配管网(56学时)、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32学时)、供热工程(48学时)、空气调节 (56学时)、锅炉与锅炉房设备(48学时)、制冷技术(40学时)、通风工程(32学时)、燃气供应 (32学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32学时)、建筑设备自动化(32学时)、建筑设备安装技术(2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运 行)实习;设计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热工流体实验、建筑环境实验、暖通空调实验、能源设备与系统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3.学制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4.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中外法律制度、中外法律思想、民法(物权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文书等法。
5.就业去向
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法务部门。
6.专业特色
本专业既强调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更注重专业基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能。历年国家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近50%(全国司考通过率大体在15%以下),尤其是学校大类招生改革以来,本专业以深度就业质量高而吸引众多学子踊跃选择。每年有将近30%的学生考取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政法大学、中南政法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本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学前教育应用人才,学生应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与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和研究工作、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及产业开发工作的人才;达到高等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水平,并为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提供合格生源。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相关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胜任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承担中等师范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5)具备儿童产品研发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3.学制及授予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最低学分不得低于155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4. 主要课程
所学主要课程包括:学前儿童保健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音乐、钢琴、美术等。
5.就业去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其一,升学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各级各类院校及研究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如河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均有本专业毕业生;其二,每年大量优秀毕业生应聘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各类幼儿园做教师,目前已经有许多人成长为优秀的园长从事幼儿园管理工作;其三,本科毕业后从事自主创业,如陈战、李丹等在石家庄创立了起跑线早教机构。
6.专业特色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面临升学与就业两个就业方向,专业教育教学突出以下特点:
(1)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爱教育、爱专业、爱孩子的专业精神,体现师范教育的育人特色。
(2)专业必修课重点打牢基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聘请虞永平、袁爱玲等
专业领域内名家到校讲座。
(3)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兴趣,明确升学与就业两个方向,以模块呈现的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选课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3、学制、学分与授予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55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线性代数,模拟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高频电路,微型计算机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地理科学专业1952年经国家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建立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2008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品牌特色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2012年地理科学专业被评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副教授以上10人。其中黄华芳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孙桂平教授为河北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有自然地理学河北省重点学科和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区域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培养中学骨干教师以及从事地理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科学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地理教育方面的人才,是河北省重要的地理科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地以京津冀为主,涉及全国多个省份,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每届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升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攻读硕士,继续深造。
专业(类)名称科类层次学制学费计划备注法学类(含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专业)文史本科446002文史学前教育(师范类招生)文史本科446003文史小学教育(师范类招生,在汇华学院校区就读)文史本科446002文史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招生)、汉语言两个专业)文史本科446004文史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师范类、非师范类兼招)、翻译两个专业,非师范类招生英语教学方向为商务英语和法律英
专业(类)名称科类层次学制学费计划备注经济与贸易类综合改革本科446002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法学类综合改革本科446002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本科446002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中国语言文学类综合改革本科446003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改革本科449003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新闻传播学类综合改革本科446002秋季高考普通类专业(本科
本科a:专业(类)名称科类层次学制学费计划备注法学类(含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专业)文史本科4待定4文史教育学(师范类招生)文史本科4待定1文史学前教育(师范类招生)文史本科4待定2文史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招生)、汉语言、秘书学三个专业)文史本科4待定4文史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师范类、非师范类兼招)、翻译两个专业;非师范类招生英语教学方向为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招英语语种考生,须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3分,地理科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4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化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20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历史学(师范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6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8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8分,会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8分,生物科学(师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21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3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8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2分,会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

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软件工程(教学互联网开发、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电子信息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3

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教学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2分,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3分,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4分,

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0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1分,电子信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2分,工商管理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7分,经济与贸易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9分,法学

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英语)(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9分,软件工程(教学方向:智能软件开发、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开发自动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6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

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市各专业招生计划及学费普通类本科批A阶段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地理科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9分,生物科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化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理科录取分数线

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师范、非师范))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7分,法学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8分,学前教育(师范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