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成本理论(1)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2)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3)利润大化的基本原则。(4)理解各种成本的内涵。

(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运输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2)运输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3)运输需求和供给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五)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1)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2)理解并能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3)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优的关系。

(三)生产者行为(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3)理解成本小化和产量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大化行为和原则。

(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二)试卷结构主要题型有选择、简答、论述和计算等题型

(六)不完全竞争(1)掌握垄断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2)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长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评价。(3)寡头厂商的含义和特点。(4)理解博弈论基本要素,掌握纳什均衡、囚徒困境等经典博弈模型。

四、主要参考书目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二、考试主要范围《微观经济学》部分(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运输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2)运输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3)运输需求和供给弹性理论及其应用(二)消费者行为(1)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三)生产者行为(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3)理解成本小化和产量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大化行为和原则。(四)成本理论(1)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2)短期平均成本

(二)消费者行为(1)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