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4578(需要考614分);
2.海洋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710(需要考613分);
3.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879(需要考612分);
4.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505(需要考608分);
5.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5665(需要考607分);
6.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840(需要考606分);
7.轮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001(需要考605分);
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9.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0.生物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1.海洋资源与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2.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4.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5.物流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199(需要考604分);
16.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397(需要考603分);
17.海洋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397(需要考603分);
18.勘查技术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397(需要考603分);
19.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602(需要考602分);
20.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602(需要考602分);
21.市场营销理科普通类排位6602(需要考602分);
22.朝鲜语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3.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4.水产养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5.大气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6.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7.汉语言文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8.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29.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6815(需要考601分);
30.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7016(需要考600分);
31.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016(需要考600分);
3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016(需要考600分);
3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7016(需要考600分);
34.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7016(需要考600分);
35.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978(需要考608分);
36.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096(需要考606分);
37.汉语言文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148(需要考605分);
38.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206(需要考604分);
39.文化产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206(需要考604分);
40.朝鲜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263(需要考603分);
41.政治学与行政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263(需要考603分);
42.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263(需要考603分);
43.市场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1263(需要考603分)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广西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广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4578 |
| 海洋科学 | 613 | 4710 |
| 金融学 | 612 | 4879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608 | 5505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607 | 5665 |
| 化学 | 606 | 5840 |
| 轮机工程 | 605 | 6001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04 | 6199 |
| 电子信息工程 | 604 |
| 生物科学 | 604 |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604 |
| 生物技术 | 60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4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604 |
| 物流管理 | 604 |
| 药学 | 603 | 6397 |
| 海洋技术 | 603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603 |
| 环境科学 | 602 | 6602 |
| 土木工程 | 602 |
| 市场营销 | 602 |
| 朝鲜语 | 601 | 6815 |
| 通信工程 | 601 |
| 水产养殖学 | 601 |
| 大气科学 | 601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01 |
| 汉语言文学 | 601 |
| 自动化 | 601 |
| 数学类 | 601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600 | 7016 |
| 生态学 | 600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600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600 |
| 电子商务 | 600 |
| 会计学 | 文科 | 608 | 978 |
| 法学 | 606 | 1096 |
| 汉语言文学 | 605 | 1148 |
| 行政管理 | 604 | 1206 |
| 文化产业管理 | 604 |
| 朝鲜语 | 603 | 1263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603 |
| 新闻传播学类 | 603 |
| 市场营销 | 603 |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生物科学专业以“海洋生物”为特色,是全国唯一冠以“海洋生物”标志的历史悠久的教学科研体系,是培养我国海洋生物方面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与海洋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与实践技能,能在生物学尤其是海洋生物学的基础性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水产增养殖、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事务管理等领域培养出从事基础性科研与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电子商务专业于2002年经教育部备案批准设立,隶属于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我校为全国成立该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物流学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交叉复合型专业。本专业师资与市场营销专业共用,拥有授课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9人,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且均为硕士生导师。多位教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该专业在网络营销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战略与规划、电子商务系统运营与维护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教研相长,以研促教,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 本专业是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企业管理硕士点、营销管理硕士点的重要支撑,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本专业属于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专业定位更加侧重于“商务”和“管理”。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原则,以培养创新性思维、创业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创业创新实践环境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以电子商务全流程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侧重商务管理、突出营销优势、强调实践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践体系和电子商务实验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支撑,培养综合性电子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对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环境下现代市场研究与营销策划、电子商务运营与服务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技术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具体如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和信息经济理念;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商务活动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商务管理与经济有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基于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进行现代化商务实践、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本专业设有“营销博惠”特色奖学金,由已毕业校友们共同自愿捐赠设立;经常举办各类讲座、开拓学生视野,如邀请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开展了“管理信息与电子商务国际期刊研究热点与投稿指南”、“人工智能与营销前沿”等讲座;定期举办或协助举办“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商业实训大赛”、“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金融模拟大赛”、“微营销大赛”、“‘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地质学类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地球科学最新发展趋势,瞄准数字地球、透明海洋等科技前沿,是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合空间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处理分析、海洋探测技术、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我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首批设立、同类专业中唯一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高质量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熟练掌握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具备集“遥感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洋探测-地理信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优秀的专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海洋探测技术、固体地球探测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地球科学问题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和研究;能在多学科交叉团队中有效沟通、交流与协作,以解决地球信息科学和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具备应对信息化时代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和显著的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集成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地理信息、大数据等地球科学新兴科技,培养过程强调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内容丰富,海洋与陆地并举、现场同虚拟结合,国内和国际兼顾,以国际前沿、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与行业企业联合,在中国海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下,培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本专业师资雄厚,授课教师43人,高级职称占比 70%,包括国家杰青2人,山东泰山学者2人,绿卡教授1人。专业负责人王厚杰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山东省泰山学者(2019),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遥感领域顶尖学者、海洋地质和地学大数据领域知名教授以及“东方红3”科考船建设工程部副总工程师等高层次专家,共同承担教学工作并指导实习实践。教师团队科研力量雄厚,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亿元。 本专业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培养地球科学信息化急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2004年6月,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50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建立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始终把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己任。专业注重学科建设,结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中国海洋大学学科优势,将功能高分子材料与海洋科技相结合,形成了海洋应用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海洋相关知识、能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及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为:(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海洋意识;(2)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功能化、成型加工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应用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结合相关海洋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能在高分子材料行业内的多元化团队中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并具备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社会工作实践或者学习深造,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工程知识基础以及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含海洋相关知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2)职业能力:具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3)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情操及海洋意识;(4)社会能力:具有正确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能力,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5)自我发展:具有团队意识,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与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由我校最先于2003年设立,2004年开始招生,原名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是在原渔业资源专业(1985年)基础上成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是以国家一流学科水产学科(A+)作为支撑的核心专业之一,2013年更名为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列入国家特设专业目录。2015年通过学校专业评估,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该专业中排名第一。2019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授课教师共3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0人,占授课教师人数的76.92%;教授20人,占授课教师人数的51.28%;授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占97.44%。本专业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现已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学缘与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科研实力雄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为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986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渔业资源学硕士学位点,本专业依托的渔业资源学科于1997年被山东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了我国当时唯一的渔业资源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全国第一批水产A+学科。目前已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本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最高、最齐全的高等教学单位。 本专业是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依托专业之一,建有水产学专业导论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本专业现已成为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本专业以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基础知识平台,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核心内容,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管理、增殖与养护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培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职业技能、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海洋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与管理等工作。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身心素质;(2)秉承和发展现代资源与环境理念,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基础理论和优秀的专业素养;(3)具备从事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养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渔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4)了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能力;(5)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卓越的创业能力。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以通信工程理论及其应用为主要方向,培养能够在通信及电子信息、海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维护、运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