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18年同济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同济大学安徽省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7 18:25:48 解决时间:2022-12-19 16:44

满意答案

2018年同济大学安徽各专业排位:
1.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16(需要考673分);
2.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656(需要考670分);
3.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819(需要考667分);
4.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19(需要考667分);
5.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19(需要考667分);
6.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819(需要考667分);
7.智能建造理科普通类排位871(需要考666分);
8.金融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71(需要考666分);
9.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929(需要考665分);
10.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29(需要考665分);
11.车辆工程(汽车)理科普通类排位929(需要考665分);
12.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00(需要考664分);
13.车辆工程(轨道交通)理科普通类排位1000(需要考664分);
14.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00(需要考664分);
15.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057(需要考663分);
16.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057(需要考663分);
17.工科试验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18.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19.机械类(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20.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21.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22.临床医学(“5+3”一体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136(需要考662分);
23.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文科普通类排位194(需要考646分);
24.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47(需要考644分);
25.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69(需要考640分);
26.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普通类排位406(需要考639分);
27.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443(需要考638分);
28.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443(需要考638分);
29.社会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43(需要考638分)
2018年同济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安徽建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73516
城乡规划670656
风景园林667819
土木工程66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67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667
智能建造666871
金融学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666
工业设计665929
软件工程665
车辆工程(汽车)665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含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6641000
车辆工程(轨道交通)664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664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6631057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663
工科试验班66211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662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662
交通运输类(含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662
物理学类(含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62
临床医学(“5+3”一体化)662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文科646194
法学644247
新闻传播学类(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640369
人文科学试验班639406
日语638443
英语638
社会学638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等学科优势,在技术高速变革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强调对整合式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涵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艺术与美学、材料与制造工艺、人机工程、交互与体验设计、商业品牌与产品策略、先进制造与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面向学生未来就职后进入不同行业的共通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包括相关产业创新设计需求背景下的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可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市场与趋势研究、产品和品牌策略与管理等部门,覆盖所有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需求,如交通、能源、医疗、通信、消费电子、时尚、家居、互联网等领域,也可选择设计咨询服务类企业、独立设计工作室、新兴创业型企业,或自主创业。
培养特色
面向智能制造与未来美好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倡导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创新。以“造物之美”、“人本交互”、“商业创新”和“未来建构”四大模块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交通工具与智慧出行”、“生活美学与文化产品”、“健康关爱与医疗服务”、“运动装备与时尚前沿”、“数字制造与智能硬件”等设计主题下的实践训练,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工匠精神、系统思维、策略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新产品及其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践行者与促成者。
建筑类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建筑遗产与历史环境的保存、修复、利用设计和文物保护及其管理领域,既具备建筑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系统掌握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方法,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专业引领者和未来开拓者。
特色优势
本专业是以建筑学为基础,跨历史人文和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兴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专业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以及城市更新等当代建筑学的新兴方向与前沿领域,是我国建筑与城市发展中的急需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跨建筑、规划、景观、结构、材料、历史、测量等学科的教学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实验中心,创办了亚洲该领域首份学刊——《建筑遗产》和Built Heritage(建成遗产)。四年制的专业培养计划由建筑学基础课程与保护类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学生在掌握建筑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建筑学通用技术体系和建筑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特殊技术体系以及设计方法。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除了国际建造节、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双学位培养、国际夏令营、国际博士生院、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还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和法国夏约学院等遗产保护名校建立了常态的教学交流合作机制。同时,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故宫学院(上海)等机构,积极在研究与实践领域开展国内外协作。曾应邀赴麻省理工学院、佛罗伦萨大学、悉尼大学等举办专业建设成果展,获得热烈反响。
未来发展
本专业已培养12届逾250名毕业生,其中的75%以上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已有百余位毕业生获得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海外名校和国内名校的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大多活跃在国内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第一线,成为遗产保护管理、设计、研究方面的中坚力量。
本专业的毕业主要去向有:各类专业设计院所、科研与教学机构;各级政府的文物、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以及自主创业等。
建筑类 城乡规划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胜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以及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领导者。特色优势师资综合实力最强。1952年,同济大学在全国最早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师资规模大、各专业方向布局齐整,为国家规划和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评估等级最高。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A+评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核心引领地位显著。城乡规划学科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基于城乡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引导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本专业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互动频繁。除了国际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外,还包括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银行、欧盟、国际燃气组织等)和国际著名的科研基金会(如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每年学院都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来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讲座的聆听和互动,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安排的主动学习。同时,也创造和利用一些机会,例如与欧洲、台湾、香港等高校的交流互换生项目;借国外高校的教授来学院访问之机,安排在理论课程中的客串讲课;毕业设计和课程中引入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中外学生在同一个设计小组中交流学习,以及国外高校的教授也参与设计课的指导等。未来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跨专业的领袖人才潜质,能够跨专业择业。目前很大比例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境留学,就业单位包括各类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或建筑设计院等)、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局或建设局等)、城投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杰出校友杰出校友有邹德慈、吴志强院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终身教授张庭伟、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等。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剖析
中日交流在中国外交及对外贸易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对日交流日益广泛,日语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及竞争优势。
日语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日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学生熟练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等专业知识,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多项语言技能。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即可结合本专业特长选择金融、法律、新闻等辅修课程或第二专业,亦可参加与日本大学合作办学的双学士学位项目。
比较优势
师资雄厚
同济大学日语系自1993年成立以来取得迅速发展,逐渐汇集国内外著名日本语言文学研究学者,在全国日语教学研究领域影响力日益扩大。日语系集合来自北京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冈山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的名师传道授业,90%的专业教师为博士以上学历,并有日籍专家3人。学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完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坚持在本科阶段实行小班教学。

精英教育
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日语、中级日语、高级日语、综合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与写作、日本文学史、日语语法学、日语口语、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应用写作、日本文化研读、日语新闻视听、商务日语、高级口译等,同时开设有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并鼓励学生辅修新闻、法律、国际贸易、经济管理、广告学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
日语系与日本大学合作设立了2+2的本科双学位项目,并设有日语语言文学(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博)等深造通道。
双学位培养
日语系是上海高校中首批同日本高校签订双学位项目的专业。与日本大学合作设立了2+2的双学位项目,即在学期间成绩优异者经选拔可在大三前往日本大学学习两年,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同济大学和日本大学的学士学位。
国际化
日语系与多所日本大学建立了常年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多名学生被派往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熊本大学、长崎大学、日本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目白大学、福冈女子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短期交流访学,本科生在读期间出国交流率达到100%,留学期间,学生享有学费全免和奖学金等待遇。在大阪府日中友好协会和池田市日中友好协会、池田市友之会等日本友好团体的协作下,日语系每年派遣10名以上学生,由专业老师带队赴日参加HOMESTAY活动。
为促进学生就业,日语系加强与日本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008年开始与日本GROP人才派遣公司、保圣那人才公司建立友好密切合作关系,每年从毕业生中选拔3-4人前往日本工作,享有与日本职员同等薪金待遇。
未来发展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广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和认可,就业质量长期居于高位,就业与专业匹配度很高。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进入国内知名高校及日本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境外深造院校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
九州大学
大阪大学
名古屋大学
东北大学
熊本大学
日本大学
大阪教育大学等
就业主要方向
从建系至今,由于专业匹配度高,日语系就业率每年均在100%。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教学、科研、金融、外事、外贸、旅游、外资企业等领域。2018年毕业生人数30人,其中境内升学7人,境外留学5人,就业18人。
本科生就业单位
外交部
上海海关
上海出入境管理局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
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今日头条有限公司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地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采用德国教育体系,强调学以致用;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土木广聚英才,博采众长,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或A+。
在QS全球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始终位于全球前50方阵;在2017~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1名;艾瑞深中国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连续评为8星级世界一流学科。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认为,同济土木引领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专业内涵与专业再造
土木工程是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房屋、桥梁、隧道、地铁、铁路与城市轨道、道路等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一门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师是人类“吃穿住行”中“住”和“行”的直接提供者,也是人类梦想家园的构筑者。
土木工程的实质是创造或者“制造”一种特定产品的过程,这种产品从怡人的别墅、轻巧的独木桥,到500米级超高层建筑、千米级超大跨度桥梁、百米级埋深的超长隧道,使人类生活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这一产品的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使其掌握坚实的力学、材料、设计、施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确保与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建筑与基础设施更加安全与经济。
当前,人类面临着地震台风等灾害频发、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作为承载着民众福祉、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土木工程师勇对挑战,注重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从传统的关注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安全、经济向关注舒适、美观、耐久、可持续方向发展,并不断向深海、深地、深空方向迈进,构筑人类更为广阔和美好的家园。为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同济百年土木历史积淀,汲取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以世界顶级的实验装备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在传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逐步开设了具有深厚数学力学基础的数理强化班、既修土木又习法律的土木-法学实验班,以及其他“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实验班,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全球视野、领导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精英人才。
多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交流
广阔的国际视角和多文化融合能力是面向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属性。作为德籍教授创办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科,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与合作,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建了国内首个全专业系列英语课程体系,海外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与名誉海内的外籍高端专家同台授课,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技能;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加入了亚洲土木工程大学联盟KKHTCNN,与加州伯克利等高校联合开设了学生研讨会和国际化暑期课程班;与世界32所高校签订了双学位协议;成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的在华学生组织,组队参加美国ASCE中太平洋赛区土木工程大赛,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同台竞技,自2012年以来6次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
止于至善的未来人生发展
毕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教育等工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60%左右继续深造,赴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每年赴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帝国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深造的近60人。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相关领域内重要企业和党政机关,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8以上。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发展、以及人类向极地、沙漠、深海和太空进军,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和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仍有大量需求。
未来人生发展
同济土木的百年历程中,孕育了2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以百计的设计大师、工程大师、房地产及金融等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以及城建交通等政府部门的杰出管理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会栋梁和行业精英,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助力学子们与院士、大师一道,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杰出校友
项海帆1955年毕业于道路桥梁与隧道专业,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铁迪,1957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叶可明 196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俊,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陆勇,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结构工程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张喜刚,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筑专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浩良,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专业,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力署长兼开发署亚太局局长
王卫东,1990年毕业于土建结构工程专业,华建集团执行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刘千伟,1990年毕业于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
黄俊灿,199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云峰,199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
李昕,1996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王翔宇,2000年毕业于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澳中建筑信息模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中专 2022-12-19 16:44

网友推荐

2018年同济大学安徽分专业招生计划

招生类型科类招生专业计划数一批本科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金融学类2一批本科理科建筑学2一批本科理科城乡规划2一批本科理科风景园林2一批本科理科工业设计2一批本科理科土木工程15一批本科理科智能建造3一批本科理科交通运输类7一批本科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机械类7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汽车)8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3一批本科理科计算机类4一批本科理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一批本科理

2018年同济大学分专业录取分数-安徽

高考省份招生类型科类专业低分平均分高分安徽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安徽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汽车)安徽本科一批理科城乡规划安徽本科一批理科电子信息类安徽本科一批理科风景园林安徽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安徽本科一批理科工业设计安徽本科一批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安徽本科一批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安徽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安徽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安徽本科一批理科计算机类安徽本科一批理科建筑学安徽本科一批理

2018年同济大学安徽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安徽省2018年招生计划:批次科类招生专业(类)招生计划人数一批本科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金融学类2一批本科理科建筑学2一批本科理科城乡规划2一批本科理科风景园林2一批本科理科工业设计2一批本科理科土木工程15一批本科理科智能建造3一批本科理科交通运输类7一批本科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机械类7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汽车)8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3一批本科理科计算机类4一批本科理

2021年同济大学安徽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安徽省2021年录取分数:批次科类录取专业录取高分录取平均分录取低分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662657.82656国家专项理工理科试验班659655.15653国家专项理工合计662656.3653第一批本科理工经济管理试验班663661.63661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669

2021年同济大学安徽省各专业招生计划

安徽省2021年招生计划:批次科类招生专业(类)招生计划人数第一批本科文史人文科学试验班10第一批本科文史社会科学试验班4第一批本科文史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1第一批本科文史经济管理试验班1第一批本科理工经济管理试验班8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11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33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18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

2020年同济大学安徽省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安徽省2020年录取分数:批次科类录取专业录取高分录取平均分录取低分提前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671670.35670提前批本科理工医学试验班670668.88668提前批本科理工理科试验班671669.65669提前批本科理工合计671669.78668国家专项理工经济管理试验班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671669.75669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6

相关问答

  • 我要读技校

    同济大学2017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楼

    同济大学2017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4分,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4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5分,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7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9分,历史建筑

  • 我要读技校

    同济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同济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9分,社会科学试验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0分,工科试验班(建筑景观设计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7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0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同济大学2020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人文科学试验班(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德语、英语、日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4分,社会科学试验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5分,工科试验班(建筑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同济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49分,人文科学试验班(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德语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全国的排名!排多少位?同济大学有什么好的专业

    5楼

    根据软科排名(全国高校)、校友会排名(全国高校)、高职排名(全国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同济大学在软科综合排名第14位,校友会综合类排名第20位,武书连排名第21位,QS世界排名第212位,US排名排名第224位,泰晤士排名第13-1

  • 我要读技校

    同济大学上海的排名,排多少位?有什么好的专业?

    6楼

    根据软科排名(上海高校)、校友会排名(上海高校)、高职排名(上海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同济大学在软科综合排名第14位,校友会综合类排名第20位,武书连排名第21位,QS世界排名第212位,US排名排名第224位,泰晤士排名第13-1

  • 中专学校

    2018年同济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多少分,2018同济安徽分数线

    7楼

    2018年同济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社会学、电子信息类、风景园林、智能建造、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交通运输类(含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新闻传播学类(含广播

  • 我要读技校

    同济大学安徽文科分数线,同济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8楼

    2021年同济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51文科最低位次为309。2020年同济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24文科最低位次为353。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安徽理科分数线,同济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9楼

    2021年同济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49理科最低位次为2325。2020年同济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60理科最低位次为2302。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同济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8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8分,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8分,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9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40分,法学文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