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临床医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6 | 28486 |
| 临床医学(按照儿科方面培养) | 566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3 | 30250 |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561 | 31517 | ||||
| 金融学 | 560 | 32120 | ||||
| 城乡规划 | 559 | 3272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59 | |||||
| 护理学 | 558 | 33339 | ||||
| 资源勘查工程 | 558 | |||||
| 土木工程 | 558 | |||||
| 植物生产类(含农学、园艺、植物保护) | 558 |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 558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57 | 33952 | ||||
| 中医学类(含中医学) | 557 | |||||
| 自动化 | 556 | 34574 | ||||
| 测绘工程 | 556 | |||||
| 地质工程 | 556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56 | |||||
| 环境科学 | 556 | |||||
| 生物技术 | 556 | |||||
| 环境生态工程 | 556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乳品工程) | 556 | |||||
| 水利类(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556 | |||||
| 应用化学 | 555 | 35154 | ||||
| 工程管理 | 555 | |||||
| 中药学 | 555 | |||||
| 动物医学 | 555 | |||||
| 草业科学 | 555 | |||||
| 生物工程 | 555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55 | |||||
| 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 | 555 |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 555 | |||||
| 动物科学 | 554 | 35772 | ||||
| 药学 | 554 | |||||
| 生态学 | 554 | |||||
| 电子商务 | 554 | |||||
| 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 | 554 | |||||
| 医学影像学 | 554 | |||||
| 林学类(含林学) | 554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开发利用等基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及恢复等方面能力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环境修复、生态恢复、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高素质地方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掌握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水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态学、环境学科、工程设计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其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能力结构: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中外文文献的能力,具有较强实验和野外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环境生态规划、监测和工程设计的能力,以及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程等方面的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较强的生态学学科思维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4.服务方向:毕业后能够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工程、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分析与检验和食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国家机关、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工厂设计及食品科学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及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2.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3.掌握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方法; 4.掌握食品单元操作基础理论、工艺原理与设计及其实验技术; 5.掌握食品生产装备的构造、原理,具有较强的设备选用能力; 6.具有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7.熟悉食品工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8.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卫生学、食品理化检验学、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包装学、食品工艺学导论、食品厂设计、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功能性食品、粮油食品工艺学、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果蔬产品工艺学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环境保护领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保护技术工作和资源、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实用性人才。
二、培养要求
系统学习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的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人文社科基本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 熟悉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化学、生物、数学、物理、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 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具备环境规划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退化环境生态恢复、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等方面的能力;
3.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能力;
4. 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国家环境保护战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法规和政策;
5. 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从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化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单元操作原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设计、测控技能和工程科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对过程单元设备及成套设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过程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流体力学、过程机械、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以及掌握系统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原理,初步了解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现代实验原理和技术,具有企业管理及产品营销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生物科学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有机合成、仪器分析、工程制图及CAD。
1、专业情况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科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冶金工艺制定、生产组织、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企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可在冶金、材料、化工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
(2)培养要求: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毕业生应具有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必需的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冶金、材料、化工等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信息获取的学习能力,及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主要课程、专业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原理、有色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重金属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冶金设备;冶金传输原理实验、钢铁冶金实验、有色冶金实验;工程训练、专业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冶金设备课程设计、冶金工厂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招生录取情况我校今年在安徽省投放普通本科招生计划60人,涵盖材料类、林学类、医学影像学、工商管理类等39个专业(类)。实际录取61人,完生计划101.67%,录取高分566分,低分554分,平均录取分数558.67分,高出该省分控线53.67分。 生源情况 图1近5年安徽省录取分数对比分析 图2近5年安徽省录取平均分超出分控线情况 图3近5年安徽省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从图1、图2来看,我校在
年份省市类型科类计划数2021安徽普通理工88招生计划分专业情况年份省市专业类型科类层次计划数2021安徽经济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金融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应用化学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生物技术普通理工本科42021安徽生态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水利水电工程普通理工本科62021安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过
年份省市科类类型低分低分排名平均分高分控制线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78601515分专业录取情况年份省市科类类型专业低分低分排名平均分高分控制线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徽理工普通批工程管理安徽理工普通批环境科学安徽理工普通批水利类.安徽理工普通批生物技术579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78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动物医学578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土木

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66理科最低位次为110177。2020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266理科最低位次为215263。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54文科最低位次为25510。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3文科最低位次为24682。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73理科最低位次为103763。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5理科最低位次为91811。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

2021年青海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56理科最低位次为35990。2020年青海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5理科最低位次为36009。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环境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3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3分,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4分。青海大学昆仑学院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

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材料物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9分,生物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4分,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4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4分,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4分

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思想政治教育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旅游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0分,酒店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0分。青海师范大

青海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动物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药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生态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医学影像学理科录取分数

二理工类序号年份省份科类院系专业录取批次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分差平均分分差录取人数备注12019安徽省理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计算机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法学院法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类本科二批答案来源于2019年青海民族大学各专

一文史类序号年份省份科类院系专业录取批次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分差平均分分差录取人数备注12019安徽省文史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外国语学院英语民考民公费师范生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法学院法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二批答案来源于2019年青海民族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