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设计
本专业主要从事环境与建筑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环境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把握环境与城市、建筑等相关因素的紧密联系,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设计能力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2.环境设计(室内设计)
本专业在设计产业体系中,向上对接建筑设计,向下涵盖家具、照明及软装饰等设计领域。旨在通过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设计理论教学和持续且深入的设计技能训练,培养能够基于各类具体使用需求而综合解决室内空间、功能、材料、工艺、照明及软装饰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3.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立足为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企业、广告产业及拓展设计服务领域等输送具有策划、创意、设计和执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视觉传达设计语言和方法,具备视觉创意与表达、视觉文化与推广、品牌创意与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
4.公共艺术
本专业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培养具有扎实审美鉴赏、艺术造型、创意创作、环境设计等综合素质能力的优秀人才。
5.数字媒体艺术
本专业立足于数字媒体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为、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网络媒体、数字化艺术拓展设计服务等领域输送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策划、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6.摄影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摄影理论,兼具媒体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能在摄影与传媒业从事影视剪辑、特效合成、创意策划、摄影创作、栏目包装、摄影广告创作、摄影专题制作等的高级数码摄影应用型人才。
7.产品设计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严谨的逻辑分析力,具有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机构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产品交互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技校推荐
2019-09-04 12:50

5.数字媒体艺术本专业立足于数字媒体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为、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网络媒体、数字化艺术拓展设计服务等领域输送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策划、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学校简介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校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林科为特色,工科为主体,资源、生态、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2

7.产品设计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严谨的逻辑分析力,具有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机构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产品交互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报名条件1.考生须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条件;2.考生须参加生源地艺术省统考且成绩合格;3.考生须在生源省份考点参加校考,不允许跨省考试。

考试要求构图完整,造型严谨;色彩关系准确,色调和谐,色彩丰富;塑造充分,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表现手法不作统一限制,不得标有与画面无关的任何标记。

科目和分值校考考试科目为素描和色彩两科,单科满分150分,两科总分为300分。

1.招生省份2018年,学校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14省份组织艺术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

1.环境设计本专业主要从事环境与建筑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环境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把握环境与城市、建筑等相关因素的紧密联系,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设计能力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6.摄影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摄影理论,兼具媒体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能在摄影与传媒业从事影视剪辑、特效合成、创意策划、摄影创作、栏目包装、摄影广告创作、摄影专题制作等的高级数码摄影应用型人才。

一、学校简介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校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林科为特色,工科为主体,资源、生态、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