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二、考试时间与分值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4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50分。
三、试卷难度
本着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又要坚持考生的学科能力考查的原则,试题从难易程度上区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题型
语文学科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等题型。
数学学科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和推证过程。
英语学科包括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1.试卷结构包括第Ⅰ、Ⅱ、Ⅲ卷。其中,第Ⅰ卷为语文学科,第Ⅱ卷为数学学科,第Ⅲ卷为英语学科。
2.语文学科共四道大题,13道小题,具体试卷如下:
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古诗文填空520二现代文阅读1040三应用文写作240四记叙文写作250
数学学科共三道大题,19道小题,具体试卷结构如下:
题类题号题型题量分值客观题一单项选择1060主观题二填空题530三解答题460
英语学科共四道大题,46道小题,具体试卷结构如下:
题类题号题型题量分值客观题一单项选择1530二完形填空1545三阅读理解1560主观题四书面表达115
3.组卷:本试卷按第Ⅰ、Ⅱ、Ⅲ卷的顺序组卷。同一学科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反映的数学思想,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

3.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指数函数①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

2.语文学科共四道大题,13道小题,具体试卷如下: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古诗文填空520二现代文阅读1040三应用文写作240四记叙文写作250数学学科共三道大题,19道小题,具体试卷结构如下:题类题号题型题量分值客观题一单项选择1060主观题二填空题530三解答题460 英语学科共四道大题,46道小题,具体试卷结构如下:题类题号题型题量分值客观题一单项选择1530二完形填空1545三

(四)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要求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具体写作要求如下: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Ⅲ.考试内容及要求语文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能力,具体表现为: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数奇偶性的含义。(2)指数函

考试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反映的数学思想,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