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脂类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2.氧化反应3.热分解反应4.热聚合反应5.酯交换反应6.油脂氢化7.油脂分提

(二)动物性食品色素1.畜禽肉中的色素变化(肌肉呈色原理)2.肉制品中呈色原理3.水产品的色素及变化

(二)蛋白质的改性反应1.酰胺化反应2.酰化反应3.酯化反应4.磷酸化反应5.糖基化反应6.交联反应7.水解反应

第四部分 蛋白质(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1.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功能性质2.影响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因素(二)蛋白质的改性反应1.酰胺化反应2.酰化反应3.酯化反应4.磷酸化反应5.糖基化反应6.交联反应7.水解反应(三)加热对蛋白质的影响1.加热对蛋白质营养及安全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2.加热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四)生物活性肽1.生物活性肽种类2.生物活性肽功能与性质

第六部分 食品风味(一)食品滋味1.食品味感(影响味感的因素、味的相互作用)2.甜味与甜味物质3.酸味与酸味物质4.苦味与苦味物质5.咸味与咸味物质6.其他味感及味感物质(涩味、辣味、鲜味)(二)食品香气1.嗅感物质2.植物性香气成分3.动物性香气成分4.发酵性食品香气(三)增强和稳定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方法及形成途径1.食品风味控释技术2.美拉德反应

2.非酶褐变建议参考以下教材:《高级食品化学》段振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版。《食品风味化学》张晓鸣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功能食品学》刘静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高永清,吴小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建议参考以下教材:《高级食品化学》段振华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版。《食品风味化学》张晓鸣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功能食品学》刘静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高永清,吴小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笼状水合物 1.食品中水与非水成分间的相互作用2.笼状水合物的形成与作用

(四)油脂加工产品1.起酥油2.人造奶油3.氢化油4.调和油

(三)加热对蛋白质的影响1.加热对蛋白质营养及安全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2.加热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一)食品滋味1.食品味感(影响味感的因素、味的相互作用)2.甜味与甜味物质3.酸味与酸味物质4.苦味与苦味物质5.咸味与咸味物质6.其他味感及味感物质(涩味、辣味、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