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大学黑龙江各专业排位:
1.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2142(需要考632分);
2.经济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722(需要考626分);
3.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4.工商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5.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7.法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8.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257(需要考621分);
9.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3378(需要考620分);
10.统计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378(需要考620分);
11.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3479(需要考619分);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3479(需要考619分);
13.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479(需要考619分);
14.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479(需要考619分);
15.机械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591(需要考618分);
16.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591(需要考618分);
17.日语理科普通类排位3591(需要考618分);
18.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591(需要考618分);
19.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3712(需要考617分);
20.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712(需要考617分);
21.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3712(需要考617分);
2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12(需要考617分);
23.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826(需要考616分);
24.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3826(需要考616分);
25.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826(需要考616分);
26.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936(需要考615分);
27.经济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326(需要考593分);
28.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476(需要考585分);
29.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44(需要考578分);
30.汉语言文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75(需要考577分);
31.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742(需要考575分);
32.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765(需要考574分)
2018年湖南大学各专业黑龙江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黑龙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32 | 2142 |
| 经济学类 | 626 | 2722 |
| 建筑学 | 621 | 3257 |
| 工商管理 | 621 |
| 会计学 | 62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21 |
| 法学 | 621 |
| 通信工程 | 621 |
| 自动化 | 620 | 3378 |
| 统计学类 | 620 |
| 工业设计 | 619 | 3479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19 |
| 数学类 | 619 |
| 软件工程 | 619 |
| 机械类 | 618 | 3591 |
| 行政管理 | 618 |
| 日语 | 618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618 |
| 信息安全 | 617 | 3712 |
| 土木类 | 617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17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617 |
| 生物技术 | 616 | 3826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616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616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15 | 3936 |
| 经济学类 | 文科 | 593 | 326 |
| 新闻传播学类 | 585 | 476 |
| 法学 | 578 | 644 |
| 汉语言文学 | 577 | 675 |
| 日语 | 575 | 742 |
| 英语 | 574 | 765 |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专业概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立于1977年,是全国首批培养计算机领域人才的专业之一, 2016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类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全球化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算法基础理论,具备系统构架与程序设计能力,能运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和基于超算平台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胜任IT相关行业与部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师资队伍本专业类师资队伍实力雄厚,32名教师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博导25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8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本专业类坚持产出导向、能力为本、持续提升的培养理念,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注重将学科特点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突出算法和算力优势,围绕计算科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四个特色方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了符合现代计算机领域发展特点的全栈式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两年后可选择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学习。五、毕业前景本专业类毕业生50%以上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机械类
工业设计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设计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始创于1977年,系国内高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曾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所在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设计学A类学科,专业所在学院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设计院校Top60,目前是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本专业招生计划为100人/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互联网+、文化自信等国家战略,系统掌握新技术条件与全球化竞争场景下的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具备良好的设计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文化协作精神,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创新人才。三、师资队伍工业设计专业以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内涵和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目前有“万人计划”专家2人,外专“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芙蓉学者2人,岳麓学者3人,“百人计划”2人,湖湘精英2人,专任教师总人数46人,副教授以上33人。四、培养特色工业设计专业秉承“文化引领、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培养理念,积极推动“新工科·新设计”学科建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发展,自主选择“智能装备”、“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数据智能与服务设计”、“可持续与生态设计”、“数字文化创新”六大模块进行系统学习与深入研究,并配备相应的导师团队与模块课程。五、毕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近五年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就业单位包括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微软等全球 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覆盖互联网、工业制造、消费电子、文体娱乐、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此外,本专业每年有超过40%的毕业生前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世界一流设计院校深造。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通信工程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于1981年,2011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为A类专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与信息科学基本理论,ICT领域基本技能并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胜任电子、信息、通信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三、师资队伍通信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导1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80%教师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四、培养特色本专业以“面向产出”为人才培养理念,紧扣新工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围绕通信领域全产业链,构建以通信为主、软件与计算机为辅的综合培养课程体系,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布局四维众创,搭建创新创业“四个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逐步形成“三结合、四大类、三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五、毕业前景毕业生50%以上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起源于1912年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的应化专科,1946年成立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195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连续两次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与制药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类学科,其中化学工程在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世界40位,国内17位。现有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本专业的师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培养目标专业注重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化学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化学工程高素质综合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预计五年左右能够以工程师或相当技术职务,在化工、石油、精细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具有相当国际影响与竞争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余人,其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中青年领军人才3人次。教师平均年龄为42.3岁,40岁以下教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5.7%。逐渐形成以院士、杰青、为带头人,中、青年博士生导师为骨干,海外归国年轻博士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创立科研反哺教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上获奖100余次;设立开放共享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拥有包括“湖南大学-中石化巴陵公司”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内的6个校外实习基地和2个校内实习基地,以及完善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近三年专业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课程3门。五、毕业前景专业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08人。近六年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持续向好;毕业学生前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升学和出国的比例达40%以上,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担当高级研发或生产工程师比例高达60%。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会计学湖南大学是中国早期创办会计专业教育最早的高校之一,会计学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原国立湖南大学的会计统计系,后来又延续至原湖南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1960年设置本科会计专业,198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为重点学科,2002年被湖南省批准为重点专业,2003年获会计学科博士生培养资格,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试点院校,2006年被湖南省批准为重点学科,2008年开始创办ACCA专业方向。会计专业于2017年在湖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A”等级,2019年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于2019年在湖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A等评级,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专业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目前会计学专业在普通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大数据会计”为特色,兼有国际化特色方向(ACCA方向),国内行业特色(中注协CPA方向),及国家人才战略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基地”)的全面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湖南大学开始开设财务管理专业,2010年开设的金融工程实验班。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于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沟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卓越会计人才,就业率超过95%,本升硕比例65%以上。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生物技术一、专业概况湖南大学生物学科起源于 1908 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的博物科,1949 年湖南大学设立生物学系,2010 年组建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拥有“生物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生物学”、“基础医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方向)”三个硕士授权点,以及“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二、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顺应生物技术产业逐渐崛起成为主导性产业的趋势,突出现代生物医药和现代生物农业特色,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创新性、国际化、复合型生物技术卓越人才。三、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6人(占97%),具有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57人(占 84%)、45 岁以下的 50 人(占 74%),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2人。 师资队伍年轻化、海外学习归国人数占比大、科研能力强。四、培养特色本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独特的“三平台-三技能-四年全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基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培养平台,开设多门全英文课程,支持与资助本科生出国交流与深造。五、毕业前景毕业生可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也可到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大健康、生物农业、食品轻工、环保工业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从事研发、管理等工作。近年国内外升学率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