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6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5 | |||
| 电子信息类 | - | 17 | |||
| 英语 | - | 3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4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2 | |||
| 车辆工程 | - | 6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4 |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 | 4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 - | 10 | |||
| 朝鲜语 | - | 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学院) | - | 5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4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1 | |||
| 软件工程 | - | 14 | |||
| 土木工程 | - | 2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 5 | |||
| 环境工程 | - | 4 | |||
| 生物工程 | - | 4 | |||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3 |
| 英语 | - | 3 | |||
| 朝鲜语 | -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1725 |
| 朝鲜语 | 595 | 1725 | |||
| 英语 | 596 | 1628 | |||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5726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627 | 5726 | |||
| 土木工程 | 627 | 5726 | |||
| 英语 | 627 | 5726 | |||
| 环境工程 | 627 | 5726 | |||
| 生物工程 | 627 | 5726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28 | 5547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 628 | 5547 |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628 | 5547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29 | 5351 |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629 | 5351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629 | 5351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学院) | 629 | 5351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30 | 5170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31 | 4965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32 | 4790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 632 | 4790 | |||
| 车辆工程 | 635 | 4276 |
专业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软件学院创建于2004年,是哈工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哈工大校本部共享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学科的综合优势,面向软件产业需求,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求实创新,探索进取”,培育一流的软件产业人才。在课程体系架构上,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等五大系列课程。面向需求分为物联网与嵌入式软件开发、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动漫与游戏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软件设计与开发等四个专业方向。按照能力体系和素质体系两条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求解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工业化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软件产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坚持国际化办学是本专业的特色。在办学理念、教师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实现国际化。学院现有13名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每年还派出教师出国访学或交流合作。聘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Bond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学者教授来校授课、讲学,并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海外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协议。
面向工业化需求是本专业的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长期以来,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引入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化实践教育体系。本专业设有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例如,与日本瑞萨公司合作成立的嵌入式软件联合实验室、与浪潮通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ERP联合实验室、与苏州蜗牛筹建的游戏设计联合实验室等,为学生开发实际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三年级学生设有企业项目实训环节,将学生派到大连华信、东软等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的真实研发环境,有效提升软件开发及管理经验;四年级学生设有10个月的工业实习环节,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工业化经验,提高进入社会的实战能力。目前已与北京、上海、大连、苏州、无锡、杭州、深圳、广州、珠海、青岛、济南、威海等地的6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系统分析与解决方案、NET架构与实践、J2EE架构与实践等。在方向专业课方面开设物联网与嵌入式软件开发系列课程5门、移动计算技术系列课程5门、游戏软件开发系列课程5门、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系列课程5门。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IT行业、国防、航天、政府、金融、科研院所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 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 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 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 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能力,同时根据生物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轻化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工程等专业方向,确 立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数理化扎实基础以及计算机及 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分析方法,生产设计方法与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研究开发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应用前景、最新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8.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 与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生物化学(96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化工原理(72学 时)、发酵工程(32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分子生物学基础(32学时)、生物分离工程(32学 时)、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48学时)等。
示例二:化工原理(96学时)、生物化学(64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发酵工程(48学 时)、生物分离工程(48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生物工程设备(48学时)等。
示例三:化工原理(80学时)、生物化学(80学时)、微生物学(64学时)、分子生物学(32学 时)、生物反应工程(40学时)、生物分离工程(40学时)、生物工艺学(40学时)、发酵设备及工厂 设计(48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 验以及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特色专业实验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
韩国语系成立于2007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韩语基本功、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双语翻译(尤其是口译)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深入了解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就业和读研方面竞争优势突出。韩国语系学生在“中国大学生韩国语经济论文(营销策划)大赛”、“韩国成均馆大学杯全国大学生韩国语写作大赛”、“韩国延世大学杯外国人韩国语写作大赛”、“锦湖韩亚杯全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比赛山东分赛区”、“越秀杯全国大学生韩国语大赛(演讲、写作、歌唱比赛)”、“山东省大学生韩国语演讲比赛”、“山东省大学生韩国语歌唱大赛”等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良好的韩国语基本功和出色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毕业时全部拿到由韩国教育部国立国际教育院颁发的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高级资格证书。每年有多名同学保送至或高分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多名学生留学至国立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西江大学、汉阳大学等韩国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国际联合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行1.5+1+1.5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个学期的韩语基础课,第四和第五学期赴韩国友好大学交换学习一年,第六至第八学期在国内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毕业。得益于一年的韩国实地学习经历,本专业学生韩语交际能力突出,了解韩国社会文化,能够成为中韩经贸、文化交流的中坚人才。目前进行交换生项目的韩国友好院校包括梨花女子大学、汉阳大学、首尔市立大学、仁荷大学、亚洲大学、仁川大学、诚信女子大学、京畿大学等韩国知名高校。
主干专业课程
韩国语精读、韩国语会话、韩国语视听、韩国语实用文体写作、TOPIK辅导、韩国文学史、韩国语概论、经贸韩国语、中韩翻译理论与实践、韩中翻译理论与实践、朝鲜-韩国概况、韩国报刊选读等,以及拓展课程:经营学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英语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韩资企业、外事、经贸、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韩语相关的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推荐赴韩国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优良、思维成熟,具有通识知识、创新能力、全球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系统的语言、文学、文化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多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通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人在国家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每年有多名同学保送至或高分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专业课程
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有综合英语、文化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互译、口译、英语国家文化(概况)、英语国家(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商务英语、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等。同时,允许学生通过学校签约的短期出国交换项目、官方出国英语考试、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学分。
语言实践包括戏剧表演、读书实践、笔译实践、听译实践、英语创作、毕业实习等。
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及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同时有选修第二学位的机会,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相关工作,如翻译、新闻出版、文化传播、英语教育、外贸、销售、涉外文秘等工作,或结合第二专业特长从事金融、汽车、管理等相关行业工作,也可以通过研究生学习或出国留学从事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工作。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机械设计高级人才,专业方向为以机为主、机电液结合的“机械电子工程”。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自动化装备的结构设计能力;较系统 地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驱动等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控制系统硬件、软件和驱动系统设计能力;获得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和从事与机电一体化装备有关的科学研究及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 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电液系统设计、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传感技 术、逻辑控制系统、工程热力学、液压传动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机器人、汽车、机床、工业制造装备、 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广泛的制造业领域从事科研、管理、教学、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工作。就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食品和药品等自动化装备的制造企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 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 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 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 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 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 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 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 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 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 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 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 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 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 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 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 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 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 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 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传输和应用,微机测控、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虚拟仪器及传感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与理论。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电子、光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专业。主要培养与信息检测和控制工程领域有关的信息处理、工业检测、过程控制、智能仪器及传感技术、电、光、机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哈工大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谭久彬教授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
主要专业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光学、计算机软件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自动检测、传感器、测控电路、智能仪器、电子测量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另有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近十门选修课。
就业方向
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主要在国防、航天等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外资企业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仪器、系统测试、自动测控系统、通信系统、机、光、电一体化测量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管理和营销工作。本专业的本科生一直是各个用人单位追逐的紧俏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 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该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 究、设计、建造、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学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制图、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工艺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管 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形成研究、设计和建造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掌握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船舶和海洋结构物的力学分析方法、设计建造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制图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5.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法规制度、行业要求、海事公约和规范标准;
6.了解船舶和海洋工程开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先进设计制造理念;
7.具有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和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工程图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工艺、结构物性能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工程图学(34学时)、船舶动力系统( 51 学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51学时)、现代造船技术(43学时)、船体构造与制图(51学 时)、船舶流体力学(68学时)、船舶结构力学(68学时)、船舶设计原理(51学时)、船舶原理I、 Ⅱ(119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工程图学(70学时)、流体力学(72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64学时)、船舶图形学(64学时)、船舶静力学、阻力、推进、耐波性(192学 时)、船舶设计原理(56学时)、船舶建造工艺(56学时)、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56学时)、海洋平 台设计原理(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56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工程图学(48学时)、流体力学(56学 时)、船舶结构力学(40学时)、船海工程构造与制图(48学时)、船舶静力学、快速性(112学时)、 船舶设计原理(40学时)、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40学时)、船舶建造工艺(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性实践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性能试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 学试验、专业综合性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 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 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 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 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 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 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 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64学时)、水处理工程(80学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64 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64学时)、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 制(32学时)、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32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 程原理(48学时)、土壤学(32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2学时)、固体废 弃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影响评 价(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工程原理(96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32学时)、环境化学(32学时)、化学反应工程(48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 影响评价(32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 境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海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海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上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测控技术与仪器、经济管理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学院)、生物工程、软件工程、电气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自动化、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朝鲜语、经济管理试验班、数学类、环境工程、软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内蒙古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焊接技术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工程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西省招生专业:生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数学类、焊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计算机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类、交通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北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工程学院)、自动化、生物工程、数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经济管理试验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天津市招生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经济管理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市招生专业: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试验班、土木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子信息类等8个专业。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省招生专业:车辆工程、能源动力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工科试验班(环境与生物)(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学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经济管理试验班、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朝鲜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