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各专业排位:
1.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1762(需要考579分);
2.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4(需要考576分);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4(需要考576分);
4.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23745(需要考575分);
5.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4276(需要考574分);
6.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4276(需要考574分);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4774(需要考573分);
8.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24774(需要考573分);
9.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25316(需要考572分);
10.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316(需要考572分);
11.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2.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5.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7.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787(需要考571分);
18.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801(需要考590分);
19.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5999(需要考589分);
20.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6242(需要考588分);
21.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6242(需要考588分);
22.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242(需要考588分)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21762 |
| 自动化 | 576 | 2322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76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75 | 23745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74 | 24276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 57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73 | 24774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3 |
| 材料类(含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72 | 25316 |
|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572 |
| 应用化学 | 571 | 25787 |
| 生物工程 | 571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71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71 |
| 电子商务 | 571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7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 | 571 |
| 会计学 | 文科 | 590 | 5801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89 | 5999 |
| 社会工作 | 588 | 6242 |
| 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翻译、商务英语) | 588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588 |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系统、电机电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于1958年在广东省内最早创办“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协同精神与创新意识,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电能生产、传输、应用等过程的调度、管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电气工程技术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呈上升态势。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5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5000多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各重点行业。
培养特色
广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全国最早创办电气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广东省内最早开办的电气工程专业的院校。按照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我校于1999年将电气技术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合并调整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4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6年,专业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被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015年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获得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资助。2004年学院进驻广州大学城后,学院加强了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建立了供配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楼宇智能化实验室和智能测控实验室等一批本科实验室,为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教授9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副教授(含其它副高级职称)2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名,占专任教师比例83%。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二等奖一项和广东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
本专业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宽口径专业,长期以来,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专业培养理念,培养从事电力系统、电气装备、自动控制、计算机、信号变换与处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与管理人才。
针对如今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对人才模式的进行了改革,已基本实现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种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订的“3+1”模式培养初步方案,已经在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中山市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3+1”模式人才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行业地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广东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4年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榜上,广东省2所高校进入前50名,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好。我院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就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电网公司和电气制造业的知名企业。
本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广东电网、南方电网、电力设计研究院、电气装备制造等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及交通、石化、环保、金融、邮电与通讯等部门和政府机关等。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有: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等。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556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属机械工程类专业,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成型原理、工艺及装备、材料加工检测与控制、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成型设备控制等;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训练、机械课程设计、模具课程设计、成型设备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宽口径、高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材料成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与金属及塑料成型工艺设计、成型装备控制、模具及产品设计相关的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
发展前景
广东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推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面临着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专业,广东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材料成型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本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学校工科背景,打造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多方互动教学平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志高空调、海信科龙、联塑集团、广州丰田、广州本田、东风汽车、美的集团等十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校外平台。
突出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开设了各种校企联合培养班,与巨轮智能装备、广船国际、志高空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成绩优秀者,可以参加“3+1”校企班,在基地实习一年,实现学习和就业高效融合。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近3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奖项50多项。
行业地位
本专业始创于1978年,办学历史悠久,是广东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隶属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本专业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为目标,秉承“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为国家卓越工程师班招收专业;2014年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国共有235所高校开设了本专业,在最新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学科位列该学科前20%。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在珠三角企业中受较大的欢迎和认同,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就业单位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广汽菲亚特、比亚迪、德赛西威、深圳中集、南方航空、海信科龙、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康佳集团、三菱电机、富士康、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企业,涵盖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其中外资企业39家。8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中广州、深圳占了75%以上。5名同学出国继续深造,就读学校有德国的纽伦堡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等;12名同学考入或被保送进入了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6名同学考入或被保送本校研究生。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薪酬在5000-6000元左右。
本专业成立以来已经向社会输送了近4000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建设中坚力量,为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招生咨询电话:18022300850
联系人:张老师
邮箱:zhyanmei2006@126.com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良好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涉外业务能力、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用于在外经贸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在进出口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以及安排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运输保险等工作,在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大型工商贸易企业从事经济贸易实务操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在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从事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加深,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各国企业在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命领域正在加强合作,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国际传播,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海外市场的稳步扩展,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入发展,导致各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交流和合作快速增进,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发展历程
专业前身为工业外贸,1984年首次在广东机械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之一)正式招生,1995年成为省重点专业。1998年专业名称更名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行业地位
我校国贸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PBL课程群和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由我专业蔡春林教授牵头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研究团队创办的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连续五年发起举办“中国(广东)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年会暨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坛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学术交流平台和思想智库,在金砖国家合作、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培养特色
(1)“2+1+0.5+0.5”人才培养模式。
即2年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1年PBL教学和双语课程教学(所谓的“大实践操作技能”)+0.5年集成化反馈式实践实训(所谓的“中实践”)+0.5年毕业论文或设计,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之间孤立的格局,实现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相互贯通,构建“理论学习 行业+企业实践 理论提升”的集成化、反馈式课程体系。
(2)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或全英教学
依托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聘请专职外教,建立了双语和全英教学团队,目前,本专业教研室有5成以上的教师具有出国访学经历。
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均采用双语或者全英讲授,增强学生涉外经济交往的能力。
每学期还安排有国外专家进行学科前沿讲座。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
本专业拥有省级PBL课程群建设立项,PBL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博弈论、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等,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PBL教学模式,结合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
(4)注重课外实践环节,与行业联系紧密
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一方面,其工科院校的背景,使得培养过程当中会烙上工业产品贸易这个工科印记,学生能接触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性能与出口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一直与主管外经贸工作的政府机构和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熟悉行业脉搏,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符合行业需求。培养方案+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学企联动”教学模式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一直贯穿于实践教学中,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好评。
就业情况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主要在外贸相关企业、外资公司等从事进出口贸易和管理或在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等工作,90%以上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部分学生考研或出国。就业区域以省内为主(95%),集中在广州和深圳(54%)。出国深造主要集中在英、美、澳等国的大学。
知名校友
阳江市浩大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国柱(国贸90届毕业生)
佛山顺德奥能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董事卢伟康(国贸92届毕业生)
广州彼迪正天董事总经理兼天润药业董事长林汀(国贸95届毕业生)
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广民(1992届毕业生)
中青旅物资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光强(2005届毕业生)
广州优蓝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和总经理,陈俊鑫(2006届毕业生);
广州烨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符康(2007届毕业生)
澳洲自由党华人代表,澳洲太平绅士,持牌移民律师,法学博士在读,澳鼎国际移民留学集团总经理,冯家玮 (2007 届毕业生)
不少校友经营的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招生咨询电话:(020)87080223
联系人:郭老师
邮箱:jmxy@gdut.edu.cn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培养之人才,需要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需求,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光学理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光电子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属于能在光源与光谱技术、光电检测、信号处理、机器视觉、图像传感、光学器件设计、发光材料等涉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性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量子力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光纤通信、光电技术、光学器件设计等课程;
发展前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粤港澳大湾区涉光产业链完备且发展迅猛,相关企业普遍为高新科技企业,涵盖光纤通信产业链、LED产业链、视觉检测产业链、激光制造加工产业链、光学器件设计产业链、3D打印及影像显示产业链、光电材料产业链等,皆对光电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培养模式亦因应产业需求制定,产学研结合,使得人才输出得到充分保证。
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专业课进行了模块化设置,设有“光学器件与系统设计”和“光电显示与识别技术”两个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的专业模块,在具备基本光电专业综合素养基础上,发挥学生在某个涉光产业领域中的特长,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本专业的培养方式除了重视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以外,显著特色在于实践性课程占比甚高,占据总毕业学分的25%,得益于学院的学科实力、“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直接面对本专业的省级光电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行业定位
广东省内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本科院校有14所,其中广东工业大学的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排名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深圳大学,排名第四位,是省内第四个获得“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资格的高校。
就业情况
每年约有15%毕业生继续深造,录取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其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者甚多,留在本学院继续读研者亦不少;而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上述涉光产业,典型著名企业包括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欧思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奥普特机器视觉科技有限公司等;毕业生起薪月薪中位数在5500~6500之间,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就业率一直为稳居校内上游的专业。
联系人:雷老师
联系电话:1357025749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信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主要围绕两大知识模块:一是大数据分析,在程序开发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系统对象分析与设计、移动app设计与开发等技术课程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由统计学、数据挖掘、大数据存储及应用、大数据分析基础、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治理及服务等核心课程构成。二是结合金融理论,掌握互联网金融前沿和发展趋势,主要课程有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互联网金融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公司理财、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等。
发展前景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信息化的浪潮,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组织都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核心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的专业知识,成为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地在2015年制定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2017年又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这为信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特色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制造业中心,广东省面临用信息化改造工业化、提升企业效率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化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信息化以及信息管理将为广东本土企业实现由“做大”到“做强”、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起到关键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也提出了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以及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战略。广东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本专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得2个省级荣誉称号:一是2005年荣获“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二是2011年又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称号,此外,该专业所属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就业情况
广东工业大学信管专业于1999年正式招生,已培养了2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其中98%以上的学生来源于广东、服务于广东,为广东的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受到广东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普遍好评。
联系人:贺老师
联系电话:(020)87082921
邮箱:heyong@gdut.edu.cn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专业概况
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专业,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学科。主要学习化学基础、化工单元操作、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控制与模拟等化工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特别是广东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通晓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精细化工、化工、环保、冶金、能源、材料、生物、轻工、医药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发展前景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广东省是化工行业(石化及精细化工)大省,对于化工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以及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化工行业在市场导向的引领下,将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向“绿色”升级发展。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培养特色
本专业2005年成为广东省级名牌专业,2008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本专业既注重绿色化工基础教育,同时又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创新应用型复合人才,建立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训练、虚拟仿真、课外实践和工厂实习的立体实训实践模式。
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以“卓越工程师班”、“创新班”和“英文班”为代表,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并行的培养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随着学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序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学校列为优先重点发展的五大学科之一。目前本专业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教育厅基础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立白集团实践教学基地”等
行业地位
2017 年,在由教育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中,本校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结果为 B 级。
就业情况
本专业办学60余年,目前已有毕业生约400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化学工程技术人才,校友遍及省内知名制造企业。本专业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 %以上。在历届毕业生中,均有部分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或保送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著名企业广州石化、茂名石化、广州浪奇、立白集团、丹姿集团、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惠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惠州澳宝集团,中山天图精细化工等。
联系人:王老师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203
邮箱:tjwang@gd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