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与程序。具体包括:实地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程序;抽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不同类型调查数据的整理方式;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知识。

第八部分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失灵:含义、类型与成因2、不完全竞争与政府管制3、外部性:含义、类型4、外部性与经济效率5、消减外部性的相关政策6、产权与科斯定理7、公共物品:定义及特征8、公共物品优配置9、公共资源10、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1、基本概念和理论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②学习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理论流派(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人本理论)③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强化理论,人本理论,认知理论)④知识及知识获得,知识建构,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知识的整合与应用⑤技能的特点、类型和作用,技能的形成⑥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结构,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

第二部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3、个体需求与市场需求4、供给、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6、个体供给与市场供给7、均衡、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变动8、供求定理9、价格与资源配置10、弹性11、需求弹性及其计算12、供给弹性及其计算13、价格放开14、高限价与低限价15、谷贱伤农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分析(40%)(一)绪论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及作用。(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及作用。(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四)政策

812公共政策分析考试大纲考试题型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一)公共政策的理论知识公共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决策体制、政策工具公共政策过程: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监控;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二)公共政策实践了解中国当代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环

(二)公共政策实践了解中国当代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农业政策等政策的基本内容,关注当前政策热点。

(一)公共政策的理论知识公共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决策体制、政策工具公共政策过程: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监控;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分析(40%)(一)导论:公共政策及其本质、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社会利益及其分配。公共政策及其本质、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社会利益及其分配。公共政策及其本质、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社会利益及其分配。(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思想库及其类型、利益集团、公共政策分析的工具选择、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思想库及其类型、利益集团、公共政策分析的工具选择、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思想库及其类型、利益集团、公共政策分析的工

第一部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一)公共政策的理论知识公共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决策体制、政策工具公共政策过程: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监控;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二)公共政策实践了解中国当代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农业政策等政策的基本内容,关注当前政策热点。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与程序。具体包括:实地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程序;抽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不同类型调查数据的整理方式;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