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陕西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8788 |
| 572 | 9085 | |||||
| 交通工程 | 570 | 9415 | ||||
| 569 | 9591 | |||||
| 车辆工程 | 567 | 9939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66 | 10123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64 | 10458 | ||||
| 土地资源管理 | 563 | 10615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1 | 11027 | ||||
| 经济学类(含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560 | 11213 | ||||
| 计算机类(含计算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 | 559 | 11390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59 | |||||
| 水利类(含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556 | 11984 | ||||
| 自动化 | 554 | 12378 | ||||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554 | |||||
| 矿物加工工程 | 550 | 13246 | ||||
| 交通运输类(含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流管理专业) | 548 | 13701 |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 547 | 1389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47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 | 546 | 14101 | ||||
| 安全工程 | 546 | |||||
| 机械类(含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专业) | 545 | 14320 | ||||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 | 541 | 15273 | ||||
| 工程力学 | 541 | |||||
| 地质工程 | 541 | |||||
| 土地整治工程 | 540 | 15515 | ||||
| 地质类(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专业) | 539 | 15756 | ||||
|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 | 539 | |||||
| 测绘类(含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539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39 | |||||
| 地质学类(含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 | 539 |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 538 | 16004 | ||||
| 预科班(少数民族) | 少数民族 | 466 | 42433 | |||
|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须有美术基础) | 文科 | 普通类 | 554 | 3209 | ||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 553 | 3293 | ||||
| 英语 | 552 | 3362 | ||||
| 法学类(含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 552 | |||||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 551 | 3442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数学、力学、管理学、计算机、外 语、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以及机电、土木、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载运 工具运用与保障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客货运输组织及调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交 通运输领域从事载运工具技术使用与管理、运输规划与设计、运输组织、管理和调度等工作,能在教 学、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 工程等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载运工具技术运用与管理、运输线网和枢纽规划与 设计、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载运工具运用与保障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 划、客货运输组织调度等系统知识,并具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 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工作的所需的工程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 运输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运输安全质量、运输环境、职业健康和运输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5.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常用的一般技术分析方法或设计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 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参与运输生产及运营系统的设计,并具 有保障其稳定运行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运输系统或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 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职业发展 学习能力;
8.了解国内外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不少于一门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 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运筹学、机电工程学、交通运输设备及技术使用、载运工具检测与诊断技术及 其维护、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法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 运输企业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包括驾驶实习、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交通运输设备及性能实验、运 输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长安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特色明显:培养英语基本功过硬、具有较全面的工程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英语系开设的特色课程有: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英语、工程文献阅读等。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后,能够为道路工程、公路交通、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领域的涉外谈判提供高水平的口译、笔译服务及管理工作。
其二,英语专业的教学环境特色鲜明,进行小班全英语教学,每年招生人数40人左右,分为两个自然班,每班20人左右。教室配备最先进多媒体设备,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其三,英语系师资力量强大,教学经验丰富,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常年聘请英美籍外教任教。
长安大学英语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优秀企业和单位来学校招募暑期实行生、参加我校举办的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就业平台。
二、长安大学设置有公路、桥梁、汽车、建筑、计算机、经济等专业,拥有精通专业的优秀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专业书籍,开设有种类繁多的选修课,为学生开拓视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长安大学是一本重点大学,拥有着优质的生源。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及学院的学生会里充分磨练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生剧团和各种大型晚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青春风采。
因此,报考长安大学英语专业可以成就每一位学子的理想,成为您最好的选择。
工程力学是力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以理论、实验和计算机仿真为主要手段,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中存在的与力学相关的变形、振动、疲劳、损伤、破坏等方面的问题,涉及航空、航天、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环境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
1960年:原西安公路学院在当时的三年级大学生中挑选部分学生,成立第一届力学师资班;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开始招收力学专业本科生;
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工程力学专业、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结构力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结构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效地拓展了工程力学专业的发展空间。
现在,工程力学专业是陕西省“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996年和2005年力学专业分别获得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校内审批权。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长安大学工程力学系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研室和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组建而成。团队教职工25人,其中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2人,12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多名教师具有结构工程、机械工程、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等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学科交叉的相关知识储备和能力。目前,拥有“工程力学”陕西省级教学团队;《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1门校级精品课程;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纵、横向课题近50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百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10年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本学科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陕西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我系教师开设的“新能源、汽车与PM2.5”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发动机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在于培养具备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控制、交通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汽车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集机、电、热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早在1986年我校汽车发动机领域的专家周允教授和边耀璋教授参与和主持完成的国家课题解放牌汽车四大件改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项目的同时,还设计了CA-10B汽车发动机梨形燃烧室气缸盖,直接应用于解放CA-10B型汽车,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本学科依托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实验室”和“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西安试验检测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专业一次就业率高于97%。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主要就业方向:发动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电子制造企业、石油化工企业、汽车运输企业、高等学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如: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
安全工程是运用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研究、分析、预知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生产、科研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和威胁。通过安全科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旨在保障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生命及健康,并且使相关设备、财产以及事物免受危害等。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具备行业安全工程技术知识、安全管理科学知识,能够应用多种事故预防手段,有效进行事故预防、事故后损失控制工作的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学科平台优势突出,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本学科具有安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授予权,同时拥有“建筑安全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体系完整。
近5年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本学科已在地质灾害防治、岩土灾害预测与控制、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地下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建筑安全管理与技术、工业通风与安全等科研领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安全工程,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人,讲师7人。专任教师的学历构成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教师中45岁以下的占90%,是一支结构年轻,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教学与学术研究队伍。
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生产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有较好语言沟通能力,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较为灵敏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也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不怕危险和困难、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我校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为男子足球。招生总计划不超过11人,其中A类(即执行文化课单考)不超过2人,B类(即执行本二线65%)不超过3人,C类(即执行本二线)不超过6人。
| 招生项目 | 位置 | 招生 计划 | A文化课单考组 | B/C普通 高考组 | |
| A类 | B类 | C类 | |||
| 男子足球 | 后卫 | 0-5 | 0-1 | 0-2 | 0-2 |
| 前卫 | 0-5 | 0-1 | 0-1 | 0-3 | |
| 前锋 | 0-1 | 0-1 | |||

2019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46文科最低位次为38646。2018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18文科最低位次为42190。2017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文科最低分数线为393文科最低位次为43114。201

2019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01理科最低位次为109719。2018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81理科最低位次为112041。2017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陕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42理科最低位次为119407。

2021年长安大学陕西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65文科最低位次为3191。2020年长安大学陕西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83文科最低位次为3078。2021年陕西文科录取分数线及陕西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陕西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2021年长安大学陕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0理科最低位次为25652。2020年长安大学陕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3理科最低位次为28586。2021年陕西理科录取分数线及陕西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陕西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

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以招生单位代码为序,下同):10697西北大学10699西北工业大学10700西安理工大学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710长安大学10718陕西师范大学承办单位:11664西安邮学协办单位:10702西安工业大学10704西安科技大学10705西安石油大学10708陕西科技大学10709西安工程大学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716陕西中医药大学10719延安大学10720陕西理工大学10721宝鸡文理学院10724西安外国语大学10726西北政法大学10727西安体育学院11560西安财经学院127

一、活动宗旨2018年研究生招生已拉开序幕,为给全国考生提供良好的报考咨询沟通平台,陕西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组成的“陕西高校研招联盟”共同发起举办第二届陕西省研究生招生校园日活动,现邀请所有有志于报考2018年陕西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们参加,陕西欢迎您!

二、活动内容陕西省26家研究生招生单位组团来袭,在这里为各位考生现场答疑解惑,只为了解你的需求。我们会给你带来这些内容:1.历年招生人数、复试线;2.各招生学院、专业的情况、导师研究方向;3.奖学金、助学金、助研金、优秀生源奖励;4.国际化项目、就业去向;5.暑期夏令营报名、各类考研优惠政策。只要你有疑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根据软科排名(陕西高校)、校友会排名(陕西高校)、高职排名(陕西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在校友会民办二类排名第91位,排在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前面的陕西大学院校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京学院、安康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根据软科排名(陕西高校)、校友会排名(陕西高校)、高职排名(陕西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长安大学在软科综合排名第89位,校友会综合类排名第90位,武书连排名第115位,US排名排名第994位,排在长安大学前面的陕西大学院校有西北农林科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是本科三本(2B)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属于民办长安大学兴华学院全国排名:229当前学费:3850——11000元/学年;1、学费标准:理工类、体育类专业4950元/人·年,文史类专业3850元/人·年(英语、日语专业4950元/人·年),艺术类艺术设计专业9900元/人·年,艺术类编导专业11000元/人·年。2、住宿费:1200元/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