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239(需要考670分);
2.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15(需要考666分);
3.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338(需要考665分);
4.工科试验班(电子)理科普通类排位469(需要考660分);
5.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31(需要考658分);
6.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92(需要考656分);
7.工科试验班(电气类)理科普通类排位592(需要考656分);
8.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92(需要考656分);
9.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26(需要考655分);
10.工科试验班(机械类)理科普通类排位626(需要考655分);
11.工科试验班(能源类)理科普通类排位626(需要考655分);
12.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26(需要考655分);
13.工科试验班(轨道交通)理科普通类排位626(需要考655分);
14.测绘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15.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16.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理科中外合作办学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17.工科试验班(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18.工科试验班(交通)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19.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20.工科试验班(地质水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21.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理科普通类排位674(需要考654分);
22.生物科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872(需要考649分);
23.建筑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6(需要考625分);
24.德语(英语、德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59(需要考617分);
25.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69(需要考616分);
26.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文科普通类排位333(需要考611分);
27.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工程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43(需要考610分)
2017年同济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天津 | 城乡规划(学制5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239 |
| 建筑学(学制5年) | 666 | 315 |
| 风景园林 | 665 | 338 |
| 工科试验班(电子类) | 660 | 469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58 | 531 |
| 土木工程 | 656 | 592 |
| 工科试验班(电气类) | 656 |
| 车辆工程(学制5年) | 656 |
| 软件工程 | 655 | 626 |
| 工科试验班(机械类) | 655 |
| 工科试验班(能源类) | 655 |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655 |
| 工科试验班(轨道交通)(学制5) | 655 |
| 测绘工程 | 654 | 674 |
| 工业设计 | 654 |
|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54 |
| 工科试验班(环境类) | 普通类 | 654 |
| 工科试验班(交通类) | 654 |
| 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类) | 654 |
| 工科试验班(地质与水利工程类) | 654 |
| 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类) | 654 |
| 生物科学类 | 649 | 872 |
| 建筑学(学制5年) | 文科 | 625 | 176 |
| 德语(招英语、德语语种考生) | 617 | 259 |
| 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616 | 269 |
| 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 | 611 | 333 |
| 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类)(工程管理、信息 | 610 | 343 |
建筑类
风景园林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以环境可持续为导向,专业范围涵盖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风景规划与园林设计、人居环境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以培养服务于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等城区与郊野环境、城市景观、公园绿地等具有风景园林学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规划与设计方法、实务技能与实践能力的专业引领者人才为目标。特色优势面向整个国土、城市与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空间建设,研究景观要素为主的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环境、生态、技术、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专业教育引领创新: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教案、教材为国内众多院校效仿与采用。科研与实践前沿: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5部、学术论文1000余篇、完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00多项。教学模式国际化:推进中外联合设计教学模式,实行中外教师、学生互动,科目、学分互认的国际化合作方式。就业服务国家需求:毕业生除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外,主要去向是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企业、政府部门从事规划编制与设计创作、景观治理与政策法规、资源评价与生态服务、文旅策划与项目开发等工作。国际交流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分别与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等近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多层次的、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根据合作方的不同优势和条件,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对象和方式,形成丰富立体的合作交流构架,为国际双学位、学生交流、教学合作、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发展作为风景园林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4所高校之一,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广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 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的服务领域逐步扩展到国土全域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新型城镇与美丽乡村、棕地修复与湿地保护、健康休闲与全域旅游等。优秀校友本专业培养了诸多优秀校友,如担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院长施海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规划系原主任韩笋生、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潘亚元、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原总工俞斯佳等。
建筑类
城乡规划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胜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以及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领导者。特色优势师资综合实力最强。1952年,同济大学在全国最早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师资规模大、各专业方向布局齐整,为国家规划和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评估等级最高。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A+评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核心引领地位显著。城乡规划学科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基于城乡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引导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本专业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互动频繁。除了国际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外,还包括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银行、欧盟、国际燃气组织等)和国际著名的科研基金会(如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每年学院都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来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讲座的聆听和互动,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安排的主动学习。同时,也创造和利用一些机会,例如与欧洲、台湾、香港等高校的交流互换生项目;借国外高校的教授来学院访问之机,安排在理论课程中的客串讲课;毕业设计和课程中引入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中外学生在同一个设计小组中交流学习,以及国外高校的教授也参与设计课的指导等。未来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跨专业的领袖人才潜质,能够跨专业择业。目前很大比例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境留学,就业单位包括各类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或建筑设计院等)、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局或建设局等)、城投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杰出校友杰出校友有邹德慈、吴志强院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终身教授张庭伟、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等。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专业地位教育部2016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在165所参评高校中获得A类学科,位列同济大学12个A类学科之一。“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媒体艺术与科学”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教育部示范软件学院2003年中期评估和2006年验收评估,名列全国第5名。师资队伍一流软件学院拥有一支精干、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0%,5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外国专家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外国专家项目获得者1人,“浦江人才计划”教师2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教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教师1人,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多人。学院还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科研基础雄厚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国企攻关项目10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且与华为、华东计算所、SAP、谷歌、Apple、IBM等业界知名企业,以及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起深层次合作关系。专业内涵丰富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软件产业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机器学习、网络空间安全、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传感器,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目前热门应用领域的基础和核心。学院基于软件工程学科,面向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深厚、具有创新潜力,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多层次、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教研成果丰硕本专业开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1门,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2门,教育部-IBM/SUN/微软/英特尔精品课程15门。校级全英语课程9门、双语课程9门,校级通识课程2门。出版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本,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3本。获高等教育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实习资源独特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上海市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校企联盟单位20多家,实习合作企业近100家,使学生实习与专业、兴趣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国际合作深入学院与十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如阿尔托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机制,三、四年级本科生可申请进行双向对等的1~2个学期的交换学习,期间互认学分、互免学费。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联系。2014年前往国外交换的本科生超过当年入校本科生总人数的50%。创新创业活跃学院与Apple、IBM、Google、SAP、eBay、Microsoft、Ericsson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学生俱乐部,其中,Apple俱乐部是Apple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家俱乐部。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创新创业空间,Apple俱乐部在App Store上架60多个学生自主开发作品,下载量累计超过500万次。学生作品屡获国内外多项赛事的大奖。在2017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中,学院的作品《晬颜》获得唯一特等奖。在2018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本科生的“虾滑输入法”项目获得创业计划赛金奖。毕业生创业公司中近10家在业内有广泛影响力。就业前景广阔2012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一直稳居全国所有本科专业前列;2015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位居首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全面且富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一直供不应求。建院至今,已培养本科生2678人,约有20%的毕业生在本校和国内一流大学读研,约有16%的学生在世界著名大学读研,约有64%的学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创业型企业就业。软件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方向在信息技术领域,包括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覆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Apple/Google/Facebook/Microsoft/IBM/SAP/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网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银联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农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中国人寿等。软件学院毕业生赴国(境)外深造的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京都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教堂山北卡大学/乌普萨拉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等学科优势,在技术高速变革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强调对整合式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涵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艺术与美学、材料与制造工艺、人机工程、交互与体验设计、商业品牌与产品策略、先进制造与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面向学生未来就职后进入不同行业的共通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包括相关产业创新设计需求背景下的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市场与趋势研究、产品和品牌策略与管理等部门,覆盖所有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需求,如交通、能源、医疗、通信、消费电子、时尚、家居、互联网等领域,也可选择设计咨询服务类企业、独立设计工作室、新兴创业型企业,或自主创业。培养特色面向智能制造与未来美好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倡导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创新。以“造物之美”、“人本交互”、“商业创新”和“未来建构”四大模块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交通工具与智慧出行”、“生活美学与文化产品”、“健康关爱与医疗服务”、“运动装备与时尚前沿”、“数字制造与智能硬件”等设计主题下的实践训练,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工匠精神、系统思维、策略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新产品及其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践行者与促成者。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制造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览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同年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申报并核准欧洲直升机公司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现共与包括中国商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直升机研究所、中航复材等在内的12家行业内著名公司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18年开启了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培养民机设计高端人才的“大飞机班”的招生。该专业下设飞行器制造工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飞行器结构设计和飞机总体设计四个方向,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和制造学科的基础课程,以及各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从事与飞行器工程相关的设计、制造、研发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特色多年来秉持“航空强国,梦圆有我”的信念,坚定专业自信、学科自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将“以本为本”落到实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根据航空航天工程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坚持“宽基础、有特色、重实践、阔视野”的培养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先期在全国走出了一条航空航天“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形成了“飞行器设计制造一体化”和“(航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两个鲜明特色。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继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后,2018年以来又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全国特等奖获得者仅7人)、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SAMPE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十年最佳竞赛成绩奖(全国唯一获奖单位),“上纬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前三名和唯一的1个最佳工艺外观奖等等。2018年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办的“大飞机班”,开启了联合培养民机设计高端人才的工作。现另与行业内著名的12家企业签署实习协议,实质推进 “分散式、长周期实习”和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众多专家参与指导,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企业挂职双向交流,教师直接参与企业课题并反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扎实而有效。就业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有55%以上的毕业生留校或赴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学生最终主要在飞行器制造、设计、研发、咨询服务与管理等相关领域及民航、汽车、机械人、风能、新材料、IT、船舶、金融等领域就业。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天八院、中航工业各研究所和主机厂、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各研究所、中船重工、兵工集团、上海大众等车企、各大航空公司、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以及财务金融企业、软件企业、自主创业等。未来发展把我国建设成航空航天强国是国家的既定战略,航空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皇冠,是我国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其技术综合性强、产品附加值高、产业规模大、辐射和扩散能力强,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中国商飞和中航发商发先后落户上海,上海市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用航空制造业集群;放眼全国,整个航空工业业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预测,到2035年国内民用航空业产值可达10万亿人民币,将极大带动国民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未来20年商用飞机研制需几十万名高端人才,而目前能培养出的不足万人。同济作为上海最早进行航空航天本科人才培养的院校,现已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飞行器设计制造一体化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与传统航空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错位优势,相关人才属行业“奇缺”而亟需的,相信与祖国同行的学子们未来将前程似锦。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剖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的学科。材料构筑了整个世界,是世界一切的载体。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世界。比较优势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相比,具有研究范围全面、研究水平先进的特点,涵盖了几乎全部材料领域方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122所大学中排名23,ESI学科国际排名前1%,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专业兴趣,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课程,专业课程全程采用小班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本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导师制,学院聘任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等规划。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简称SITP)、国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材料应用竞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设立30余项创新项目,接纳二 三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直接进行科研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在“挑战杯”、“美国ASCE土木工程大学生竞赛”等国家、国际赛事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近三年1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在各种科研创新探索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毕业论文(设计)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半年时间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家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免试直升研究生、博士生高比例每年20%~35%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海(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学生通过学校/学院校际交流项目及CSC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达姆斯特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世界各地一流高等学府,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交换生学习。专业目前有中英、中法、中西双学位项目,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直接到国外大学深造,获得同济大学和合作大学的双学位。专业设立同济-科思创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该国际合作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实习提供支持。境外深造院校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北大学达姆斯特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黄跃金,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西省政协主席;郭文叁,原海螺水泥集团董事长;张传增,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姚 燕,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丁永健,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钱文挥,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黄国滨,美国摩根大通中国投行总经理;唐春山,深圳郎润投资公司总经理。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化工、汽车、房地产、飞机制造、新材料科技、电子科技等行业的质量管理、研发、技术服务,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50%以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9以上。“一带一路”战略为材料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专业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致力于向祖国中西部、重点领域大力输送优秀人才,让毕业生在奉献祖国事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