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化工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2365(需要考457分);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2365(需要考457分);
3.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516(需要考456分);
4.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2805(需要考454分);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8(需要考451分);
6.材料物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8(需要考451分);
7.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496(需要考449分);
8.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10.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2365(需要考457分);
12.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2365(需要考457分);
13.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516(需要考456分);
14.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2805(需要考454分);
1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8(需要考451分);
16.材料物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3228(需要考451分);
17.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496(需要考449分);
18.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19.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2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633(需要考448分)
2017年沈阳化工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天津 | 应用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57 | 22365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57 |
| 软件工程 | 456 | 22516 |
| 自动化 | 454 | 22805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51 | 23228 |
| 材料物理 | 451 |
| 油气储运工程 | 449 | 23496 |
| 应用化学 | 448 | 23633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48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4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二批 | 457 | 22365 |
| 应用物理学 | 457 |
| 软件工程 | 456 | 22516 |
| 自动化 | 454 | 22805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51 | 23228 |
| 材料物理 | 451 |
| 油气储运工程 | 449 | 23496 |
| 应用化学 | 448 | 23633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48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48 |
机械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优势与特色: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应用型特色鲜明。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示范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领衔的一流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专业综合评价在辽宁省属高校排名第一。
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掌握并能够有效应用化学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控制技术,具备从事过程装备及控制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具有过程、装备、控制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机器、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制图及CAD。
就业:学生就业口径宽,在化工、石油、机械、能源、环保、医药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矿业类
油气储运工程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并能够有效应用石油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油气储运设施和输配工艺系统的设计、施工、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优势特色: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一级学科为依托,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培养平台,与多家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拥有学历水平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丰富。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泵与压缩机、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
就业:本专业毕业生能在油气田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城市燃气公司、油气管道工程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工作。
化学类
应用化学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扎实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应用化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文化;毕业后能将应用化学专业知识及化学化工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岗位立业、自主创业、合作创业能力,适应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领域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优势特色:应用化学专业是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和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居于前列。设有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及稀土应用化学三个专业方向。大力开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精细化学品与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精细化工工程与设备、精细化学品及其相关实验等课程。
就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精细化工行业及相关的医药、材料、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主要面向IT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适应国内外软件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等各个层次软件人才;以软件核心知识为基础,以强化外语能力为重点,以实际软件开发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实战能力的实用型、工程型、复合型软件人才。
本专业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课程,紧跟软件工程领域发展潮流,把握最新主流技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项目实践的多模式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整体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地传授给学生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技能。学生可以选择普通班学习,也可以选择中日合作班学习。
就业:软件工程专业职位供应量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其薪酬水平持续稳居高薪职业榜前十。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磁性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电子学理论知识、技术磁学及磁性材料学的研究方法、材料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将物理科学、材料学、电子学和检测技术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磁学及新型磁性材料、应用磁学及磁性传感器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具有科技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体物理、磁性物理学、技术磁学、金属物理学、计算材料学、半导体物理学、磁性材料制备及工艺、材料性能与测试技术。
专业优势: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师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项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多项,并与企业合作主持横向项目近20项,近几年公开发表SCI检索论文40多篇。上述科研项目和论文的发表支撑了“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考研率较高,就业率接近100%。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科学训练和理性思维能力,为社会输送专业过硬、适应性强的具有科技管理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磁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从事新型磁电子器件、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开发,以及在电子行业、信息产业、半导体材料行业从事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等工作。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沈阳化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适应IT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承担软硬件系统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应用开发和系统实施与维护等工作,能在多角色团队中担任技术骨干或领导责任。
本专业是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也是学校113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专业十分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曾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国家创新训练项目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
就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就业面最宽的一个专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IT公司、高等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开发、实施与维护、教学以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