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项目在以下领域中自由选题申报(题目不应与主题项目重复),每个项目经费额度为8万元。
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含初试和复试) 由学校组织, 考试时间预计在 2022 年 4 月份, 具体时间和考试方式等请及时关注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 申请-考核制”具体流程详见我校《2022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
(一)考生所持身份证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港澳地区考生
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台湾地区考生
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
(二)考生学业水平符合以下条件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
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学历。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
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学历。
(三)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四)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 者书面推荐。
(五) 报考法律、 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等专业研究生, 还应 符合内地(祖国大陆) 当年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规定的其他报考 条件 。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4、项目的研究周期为一年。每位申请者限报1项。

(三)建设方向 2017年度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将重点聚焦“科技立法”、“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等领域,遴选若干团队开展新一轮的建设工作。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软科学研究团队,围绕本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前瞻性问题,自行凝练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1、科技立法。以科技领域法律法规为研究主题,围绕我国及上海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开展本市科技立法需求

软科学研究基地 (一)建设宗旨 软科学研究基地是拥有成熟稳定、专业特色的软科学研究团队,能够高质量完成各类研究任务的软科学研究平台。软科学研究基地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旨在面向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重要领域和前瞻性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打造上海软科学研究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智库。 (二)建设方式 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采取市科委与承担单位共建的方式。市科委负责组织基地的申报受理、审批和检

(2)首页—分类服务—科研计划项目—点击“B01可行性方案填报”图标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机构、责任人、密码等信息);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承担单位机构名称、责任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申报者权利 申报者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等书面材料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采纳。

(一)建设宗旨 软科学研究基地是拥有成熟稳定、专业特色的软科学研究团队,能够高质量完成各类研究任务的软科学研究平台。软科学研究基地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旨在面向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重要领域和前瞻性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打造上海软科学研究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智库。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联系人:黄华杰、吴路平联系电话:科技处2017年03月03日

2、自选项目 自选项目在以下领域中自由选题申报(题目不应与主题项目重复),每个项目经费额度为8万元。

(二)建设方式 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采取市科委与承担单位共建的方式。市科委负责组织基地的申报受理、审批和检查评估,指导全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承担单位负责制定基地建设规划,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开展科研环境保障和配套经费支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基地负责人主持实施基地建设规划,对基地日常运作进行管理。 软科学研究基地经批复后,围绕规划目标提出年度研究方向和选题计划,经组织专

1、主题项目 主题项目题目不得调整(可以增加副标题),每个项目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