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四川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5 | 69644 |
| 金融学 | 498 | 88959 | ||||
| 生物技术 | 496 | 91367 | ||||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495 | 92584 | ||||
| 网络工程 | 493 | 94938 | ||||
| 金融数学 | 492 | 96077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92 | |||||
| 应用心理学 | 490 | 98379 | ||||
| 经济学 | 490 | |||||
| 地理科学(师范) | 490 |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489 | 99632 | ||||
| 物理学(师范) | 489 | |||||
| 电子信息工程(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 | 489 | ||||
| 化学(师范) | 普通类 | 488 | 100897 | |||
| 环境科学 | 488 | |||||
| 法学 | 487 | 102091 | ||||
| 物联网工程(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 | 487 | ||||
|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按精细化工方向培养) | 普通类 | 487 |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文科 | 529 | 22566 | |||
| 汉语言文学(按文秘方向培养) | 528 | 23192 | ||||
| 学前教育(师范) | 526 | 24457 | ||||
| 金融学 | 525 | 25087 | ||||
| 法学 | 525 | |||||
| 社会学 | 523 | 26394 | ||||
| 社会工作 | 522 | 27085 | ||||
| 人力资源管理 | 522 | |||||
| 历史学(师范) | 522 | |||||
| 新闻学(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 | 521 | 27773 | |||
| 酒店管理 | 普通类 | 521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 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 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 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 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 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 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 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 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 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 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 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 创新系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四年 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面宽、业务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经贸管理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区域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等机构从事法律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中多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并顺利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报考率和通过率逐年提高,法学毕业生遍及全省广大民族地区,逐渐成为基层公检法机关、律师界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以素质过硬、吃苦耐劳的特有品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为青海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发展,业已成为青海省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主要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劳动法学、司法文书写作、西方法律思想史等课程。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当代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掌握社会调查、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及社会发展项目的评估与执行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行政、心理学导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习指导、法学概论。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科类名称考试类型专业名称层次学制专业类别批次计划数专业备注文史秋季统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 文史秋季统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文秘文史藏文单考(民考民)历史学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4 文史秋季统考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 文史秋季统考社会学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 文史秋季统考社会工作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 文史秋季统考学前教育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 文史藏
科类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层次类别招生计划数专业方向文史050101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2 文史050101汉语言文学本科普通类2文秘方向文史030302社会工作本科普通类2 文史030503思想政治教育(藏)本科师范类2 文史040106学前教育本科师范类2 文史120901旅游管理本科普通类2 文史050201英语本科师范类2 文史05010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本科师范类4 文史05010
科类名称专业名称层次学制类别批次计划数文史汉语言文学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文史历史学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文史社会工作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文史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文史法学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文史小学教育(全科(藏))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4文史旅游管理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文史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四年普通类本科二批2文史英语本科四年师范类本科二批2文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16分,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24分,金融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6分,历史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7分,学前教育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8分,汉语言文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法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生物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金融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2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化学理科录

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1分,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新闻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汉语言文学(文秘)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四川省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金融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地理科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人力资源管理(认同

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融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应用化学(分析检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资源循环科

青海师范大学2019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4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5分,教育技术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5分,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生物科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新

青海师范大学2020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旅游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金融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4分,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4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4

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生态学(民族)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8分,经济学(民族)(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地理科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3分,经济学(民族)(方向)

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法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7分,物联网工程(校企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7分,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精细化工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7分,化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8分,环境科学理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