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北各专业排位:
1.中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9032(需要考555分);
2.中西医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7304(需要考492分);
3.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50296(需要考486分);
4.中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2274(需要考482分);
5.针灸推拿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2798(需要考481分);
6.护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2798(需要考481分);
7.运动康复理科普通类排位53299(需要考480分);
8.中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65(需要考573分);
9.中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266(需要考570分);
10.护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1781(需要考526分)
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各专业湖北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湖北 | 中医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19032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本科二批 | 492 | 47304 |
| 医学检验技术 | 486 | 50296 |
| 中药学 | 482 | 52274 |
| 针灸推拿学 | 481 | 52798 |
| 护理学 | 481 |
| 运动康复 | 480 | 53299 |
| 中医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73 | 3865 |
| 570 | 4266 |
| 护理学 | 本科二批 | 526 | 11781 |
中药学类
中药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按照“医药结合,系统中药,明理致用,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实行“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基本技能与科研能力并举、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融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科属性,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为己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野外相结合,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医药思维的熏陶,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栽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饮片加工、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系统中药学、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等。就业方向: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管理、质量检验与控制、医药营销以及药学服务等工作。
中西医结合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专业特色: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并重,加强实践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中西医结合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中西医临床内科学、中西医临床外科学、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中西医临床儿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医学技术类
医学检验技术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以突出临床检验能力为主体,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与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两翼的人才能力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有较强临床实验室工作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分析化学、病理学、检验基础技术、检验综合技术、寄生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检验仪器学、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管理学等。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类实验室、检验仪器及试剂研发部门及服务领域从事医学检验相关研究或服务工作。
护理学类
护理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护理学专业立足我校作为四川地区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特色及本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的专业优势,在深入分析护理事业发展前景及专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凝练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中西融通,以文化人,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强化实践、渗透人文、贯穿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培养适应国家及人民健康需求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护理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心与愿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西并重、强化实践,现已建成“学校-医院-社区-机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以“成渝两地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大型三级甲等医疗科研机构为主体,辐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的临床教学基地群。本专业在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举措,建立了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现代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能力,能对服务对象实施全过程、全周期整体护理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护理人才。主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 专业主干课程:①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形态学(含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②护理专业课程: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③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护士人文修养(含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④中医护理课程:中医药学概论(含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含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外科护理学)、针灸推拿技术、杵针学、中医养生与食疗学等。就业方向:国内、国际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预防保健机构等。
中医学类
针灸推拿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专业特色:针灸推拿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突出能力型人才培养核心,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注重经典传承与创新实践、科研创新和创业就业、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培养;突出以中医思辨能力为核心,针灸辨证施治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观,以“三统一、三注重、三经历、三能力”为基本内容。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有系统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相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针灸推拿学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针灸英语、针灸推拿基本功训练、针灸推拿PBL临床思维训练。就业方向:医疗机构、教学单位、医药相关行业等。
体育学类
运动康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本专业紧密围绕“体医融合”的办学理念, 构建“综合培养,突出实践,强调技能”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整合中医学学科资源与体育学学科资源优势,突出传统的康复医学与传统康复运动,凸显现代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运动的特色。本专业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备在各级医疗部门、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等部门从事运动康复诊疗、运动防护的能力。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中医药学概论、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含运动生化)、康复医学概论、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发育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推拿学、针灸学、康复心理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学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康复体操、贴扎术、康复瑜伽、运动创伤与防治、康复机能评定、运动康复技术学、中医骨伤科学、医学影像学、水中健身与康复、运动康复治疗学等。就业方向:医院、康复中心、运动训练基地、专业运动队、疗养院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