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天津各专业排位:
1.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608(需要考509分);
2.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91(需要考492分);
3.市场营销理科普通类排位17232(需要考491分);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5.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6.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7.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7555(需要考489分);
8.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010(需要考486分);
9.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463(需要考483分);
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772(需要考481分);
11.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8920(需要考480分);
12.会展经济与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9073(需要考479分);
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19073(需要考479分);
14.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216(需要考478分);
15.会计学(注册会计师)理科普通类排位14608(需要考509分);
16.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91(需要考492分);
17.市场营销理科普通类排位17232(需要考491分);
18.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20.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7395(需要考490分);
21.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7555(需要考489分);
22.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010(需要考486分);
23.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463(需要考483分);
2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772(需要考481分);
25.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8920(需要考480分);
2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19073(需要考479分);
27.会展经济与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9073(需要考479分);
28.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216(需要考478分);
29.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4854(需要考499分);
30.市场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5093(需要考495分);
31.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5272(需要考492分);
32.物流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272(需要考492分);
33.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342(需要考491分);
34.市场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5093(需要考495分);
35.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5272(需要考492分);
36.物流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272(需要考492分);
37.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342(需要考491分)
2017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天津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9 | 14608 |
| 油气储运工程 | 492 | 17091 |
| 市场营销 | 491 | 1723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90 | 17395 |
| 应用化学 | 490 |
| 人力资源管理 | 490 |
| 自动化 | 489 | 17555 |
| 机械工程 | 486 | 18010 |
| 安全工程 | 483 | 18463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81 | 18772 |
| 材料类 | 480 | 18920 |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479 | 19073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79 |
| 通信工程 | 478 | 19216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 本科二批A段 | 509 | 14608 |
| 油气储运工程 | 492 | 17091 |
| 市场营销 | 491 | 17232 |
| 应用化学 | 490 | 17395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90 |
| 人力资源管理 | 490 |
| 自动化 | 489 | 17555 |
| 机械工程 | 486 | 18010 |
| 安全工程 | 483 | 18463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81 | 18772 |
| 材料类 | 480 | 18920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79 | 19073 |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479 |
| 通信工程 | 478 | 19216 |
| 英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 | 499 | 4854 |
| 市场营销 | 495 | 5093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92 | 5272 |
| 物流管理 | 492 |
| 旅游管理 | 491 | 5342 |
| 市场营销 | 本科二批A段 | 495 | 5093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92 | 5272 |
| 物流管理 | 492 |
| 旅游管理 | 491 | 5342 |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北京建设“四个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着力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理论、方法和信息智能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文艺底蕴和数字智能,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服务、文旅策划、运营传播、数智旅游等工作的高素质、厚基础、强技能的“旅游+”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优势:是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旅游规划与服务管理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合作成功实施“2+2”国际教育办学项目。优秀师资: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12人,高级职称比例58%,博士学位比例50%,海外教育经历比例58%。专业特色:专业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突出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性教学体系完善,实习就业渠道畅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面向、四个载体”的实践育人特色。“一个中心”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两个坚持”指坚持服务社会、坚持实践育人的办学思路;“三个面向”指面向旅游市场、面向旅游企业、面向学生职业成长的办学导向;“四个载体”指专家进课堂、经理进校园、实习双选、企业走访等四项具体举措。专业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学科平台:支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旅游规划与服务管理方向),拥有校内重点研究机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拥有8个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和4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北京市现代产业新区研究基地,与中国旅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等6家单位开展科研合作,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三年校内厚基础理论科研实践学习,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毕业论文撰写”,建设双创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引导学生参与URT等科研项目,形成以校企合作建平台、实习双选定方向、双师指导保质量、毕设实习相结合、科教双创相融合等达成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实习就业一体化。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服务管理,饭店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地理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中国文化史,服务营销,旅游英语、服务礼仪、形象塑造、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国内读研/出国(境)深造鼓励优秀学生国内读研以及赴国外留学深造。本专业毕业生读研升学国内主要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培养”和“’2+2双学位’联合培养”;赴欧美、日韩、澳新、新加坡等出国(境)深造学生逐年增加。就业前景/就业单位专业扎根文旅行业,重视实践技能教学,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实操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具有较好的沟通组织能力、踏实肯干和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主要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有:首旅集团、北京市各级文旅局、众信旅游集团、北京春秋国旅、中青旅集团、中智商展集团,北京贵宾楼饭店,中国大饭店,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和凤凰岭等景区,故宫博物院、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求实职业学校、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和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等院校。
新闻传播学类
会展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会展专业服务于北京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以首都会展传播人才需求和国际活动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会展活动创意策划能力、营销传播能力、项目组织能力和现代传媒技术运用能力,能够在会展、公关、营销、广告等公司和其他各类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公益组织从事会议、展览、赛事、节日、庆典等各类特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营销与推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会展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会展专业是教育部在2020年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的新闻传播学类新专业。我校会展专业系北京地区首个,是传播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具有领先发展优势。该专业围绕首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对会展传播人才的需求,形成聚焦科技会展和文旅会展与节庆的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会展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17位专业任课教师,6人有跨学科教育背景,4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教学平台:会展专业拥有高品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平台。校内有文化书院、艺术剧场、画室、数字会展实验室以及精酿啤酒坊、红酒品鉴室和咖啡吧等休闲餐饮实验室。校外与励展博览集团、首都会展集团、中国智慧会展集团、华阳恒通会展公司、北京时装周等专业化、国际化的会展机构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进入外企、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协会、基金会进行实习,获得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成长机会。课程体系:会展专业构建了多学科交叉且具有“复合性+技术性+实践性”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包含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管理学类、设计学类、会展类等多类型课程。媒体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智能媒体传播实务等课程赋予学生适应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时代需求的会展传播能力。实践性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四设置了一学期的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职业能力。主干课程会展概论、传播学概论、管理学、品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媒体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智能媒体传播实务、艺术设计基础、影像艺术基础、平面设计、会展空间设计、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文案写作、会展英语等。读研留学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实习可申请在第8学期完成,第7学期专注准备考研或准备留学申请条件。同时,专业提供各种考研和留学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辅导学生积极备考。就业前景/就业单位北京市作为国际会展中心,亚洲未来的会展之都,每年举办各类会议、节事活动、营销活动和专业展会、艺术展览,数量多、规模大、层次高、专业性强,急需大量的高层次会展传播人才,会展专业就业机会多,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上升空间广阔。会展专业就业单位涵盖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会展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公关公司、会议酒店、会展场馆和各类文博馆、旅游企业、网络科技公司等,就业面广。我校会展专业充分利用北京国际会议、专业展览、大型节事活动的主承办机构急需会展专业人才的契机,与多家首都会展业头部机构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形成了校内实践-校外实习-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合作培养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的就业渠道。
机械类
机械工程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聚焦京津冀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机电装备、机器人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首批);2015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二次认证,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优秀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万人)1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超8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超85%。学科平台:拥有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与清华大学共建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精尖学科;建设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课程体系:专业以强化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培养,将课外科技竞赛、项目学习等融入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在现代机械工程中的产品数字化智能化设计能力、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培养满足国家和京津冀地区急需的现代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校与燕山石化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与北京第二机床厂、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三帝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和打造“校内→北京市→国家级”三级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学生参与率100%。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机电系统仿真、有限元方法与应用、机器人技术等。 国内读研: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各种考研指导,辅导学生积极备考,专业每年有10%以上的学生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出国(境)深造:专业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创造有利条件,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考取这些国外高校的公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也可以申请前往其他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就业前景/就业单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中车北京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海航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企事业及研究单位就业,一次签约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前景良好。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管理与工程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与物联网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能在大型工商企业集团、智能制造、互联网、新零售、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行业及政府部门从事物流与供应链规划、管理与咨询等相关工作的新时代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优秀师资队伍: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系,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全系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其中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人选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1人,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支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支撑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应急管理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宽厚的管理科学与物流专业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知识;能够适应现代物流管理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在智能制造、城市安全等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营控制与决策优化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干课程 理论课程:物流学、采购管理、国际物流、运营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智能制造物流系统设计与控制、应急物流管理、区块链技术与商业智能应用、商业模型与决策等。实践课程:管理仿真实习、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实习、ERP软件实习、企业供应链经营模拟、创新创业实践等。国内读研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各种考研指导,辅导学生积极备考,近年来,物流专业有学生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国内知名学府、专业靠前的硕士研究生。下表为10名代表性学生的国内读研情况。出国(境)深造专业与挪威的纳尔维克工学院、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德国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专业成立以来,多人被英国大学、新西兰等国外大学录取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就业单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在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企事业单位、银行、政府部门就业。专业成立以来,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生就业前景良好,且受到广泛好评。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面向北京重点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能和工具,具备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人才紧缺行业的人才研究、开发、服务和管理能力,精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型专业应用人才,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中创造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价值。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依托我校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学科资源,构建“专业学习+行业研究”的育人模式,培养出满足北京重点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域发展、懂专业通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秀师资队伍: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北京市教学示范团队1个,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课程体系:在夯实经典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以“数字化人力资源”“北京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应用型创新”三条主线为牵引的阶梯式成长课程体系,开设人力资源数据分析、Pathon语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性课程。实践平台:把专业学习和行业研究嵌入到实践训练中,构建了“前沿接触”“仿真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逐级递进的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等大赛中获奖累计50余次;在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大赛、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1次、团体二等2次、三等奖4次,单项特等奖1次,个人单项奖16次。主干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设计与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战略管理、劳动法、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国内读研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国内大学或相关研究机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型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以报考本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于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专业提供各种考研指导,辅导学生积极备考,近几年学生多名学生考取北京林业大学、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出国(境)深造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申请国外大学或相关研究机构管理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符合条件的在校生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认可的国外大学,如美国圣克劳德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等的交换生项目、2+2或3+1项目。近几年多名学生到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海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就业前景/就业单位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中石化财务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铁北京工程局、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农商行、中国邮政集团、环球时报、中国地震局研究所、大兴区人保局、美团、京东集团、FESCO等企事业及研究单位就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解决自动化系统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即面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与仪表、智能控制、系统工程、机器人、工业计算机应用和工业控制网络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产业集成等行业和领域培养能够进行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优势: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始终践行“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理念,近年来,经过CDIO、卓越计划、专业认证、新工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专业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全过程成果导向企业实践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以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机制为实施平台,探索并实践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成果导向设计、校企深度合作、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的专业特色。。优秀师资队伍: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60%,57%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0.8%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或企业实践经历。教师队伍中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百人”层次1人,北京市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3名。 特色实验环境:在校内同时建设了一批由工业设备和生产装置组成的“模拟工厂”式实验室。实验室按照模拟工厂形式,整个系统由网络控制,建成了由现场控制层、车间调度层、厂级管理层组成的典型工业生产自动化模拟工厂,各专业实验室是不同的车间,小型控制系统组成的实验装置就是生产装置,实现了工业过程的虚拟与现实控制,为学生校内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模拟企业工程环境。近三年,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自动化专业新建了3个实验室:云端虚拟共享实验室、网络化测控实验室、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共享预约平台、智能网关和客户端软件建成的云端虚拟共享实验室,可应用于校内和校外学生的培训,提供 PLC远程技术培训教学实验功能,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工业数据在公共网络上的安全传输难题;网络化测控实验室旨在构建智能传感、网络化测控、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信息采集、信息交互融合、信息智能处理和成像技术提供实验环境;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旨在构建基于工业大数据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践教学与科研开发平台,为工业大数据应用、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和工业智能控制三个方向提供实验环境。 学生实习: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燕山石化校外实习基地及中关村软件园校外实习基地。燕山石化校外实习基地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2 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2014年“石化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干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工业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过程控制工程、电机原理与传动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国内读研和出国深造专业为学生考研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并组织教师辅导学生积极备考。专业每年均有一大批同学考取国内知名学府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考取研究生的院校主要为;考研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就业前景/就业单位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公司、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业2008年至2021年12次荣获学校就业先进专业称号,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包括北京地铁公司,中国自动化工程公司,中航工业公司,航天五院,北京热力集团公司,石化盈科公司、中国环球化工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