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
集合,充要条件,不等式,函数,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加法定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集合,充要条件,不等式,函数,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加法定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其表示法,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理解空集和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掌握并集、交集和补集的运算。
2.了解充要条件。
3.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区间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的解集和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4.了解函数的定义及记号,掌握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与值。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和分段函数,了解函数的增量及其应用,理解利用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了解函数的简单应用。
5.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对数的定义(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的记号),掌握对数的两个恒等式和积、商、幂的对数。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了解角的概念和推广、弧度制概念,能进行角度与弧度的互化。理解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值(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7.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8.掌握两角和的正弦、余弦的加法定理,掌握二倍角公式。
9.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0.了解数列的概念及表示,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前n项和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简单应用。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及前n项和公式,掌握等比数列的简单应用。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E?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E??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E??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E?(四)小作文写作E?写作要求:??1.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3.语言通顺,结构完整。??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数学学科?2.

(四)小作文写作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

2.语法要求考生掌握及正确运用语法项目表(附录)中的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及正确运用语法项目表(附录)中的内容。

第一部分?考试性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考试是由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和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现在使用的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对考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进行书面考核。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三)语言文字运用1.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清楚、连贯、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口语交际类型: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2.掌握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基本语体色彩和表达方式(应用文类型:便条、单据、通知、启事、书信、计划、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

考试目标与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函数考试内容:集合,充要条件,不等式,函数,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加法定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考试要求:考试内容:集合,充要条件,不等式,函数,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加法定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考试要求:1.

(二)几何考试内容:各种直线方程,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方程,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各种直线方程,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方程,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考试要求: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掌握已知两点坐标求斜率的方法,掌握

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1.试卷结构包括第Ⅰ、Ⅱ、Ⅲ卷。其中,第Ⅰ卷为语文学科,第Ⅱ卷为数学学科,第Ⅲ卷为英语学科。??1.试卷结构包括第Ⅰ、Ⅱ、Ⅲ卷。其中,第Ⅰ卷为语文学科,第Ⅱ卷为数学学科,第Ⅲ卷为英语学科。2.语文学科共四道大题,12道小题,共120分。具体试卷结构如下: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古文阅读420二现代文阅读435三语言文字运用325四小作文140数学学科共三道大题,15道小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能默写古代诗文中的名句、名段、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