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政策《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革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在曲折中前进

(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

7.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清朝的建立。军机处。文字狱。收复台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3)明清经济与文化:一条鞭法。摊丁人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徐光启。李时珍。明清小说。

基本科学素质考纲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

(二)史地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1.宪法的颁布时间;2.宪法的基本原则;3.行为人要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及本方面案例;4.财产所有权包括哪些权利;5.人身权的内容;6.民事诉讼的时效的规定;7.行政法的主体;8.犯罪成立的一般要件;9.当事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10.我国的刑罚的体系。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魏源。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2.太平天国。(1)太平天国的兴衰:金田起义。洪秀全。天京变乱。(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洋务运动:总理衙门。曾国藩。李鸿章。4.名族危机的加深(1)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台湾

第一部分道德修养常识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与意义;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5.人生价值的内涵;6.集体主义的原则内容;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9.道德的本质特点;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11.社会公德的涵义。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策《共同纲领》。(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3)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革。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2.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部分时事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2.我国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基本科学素质考纲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