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研究技能,并在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能力。
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相关环境软件的使用能力;
(2) 具有较强的化学检验、检测能力;
(3) 有较强的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区划的能力;
(4) 具备运用环境科学理论、环境信息手段进行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规划;
(5) 具有综合分析和编写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决策机构提供新、改、扩建工程环保设施的“三同时”提供依据;
(6) 掌握自然灾害监测与治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外文资料阅读能力,以学习国外环保先进经验。
(8) 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协调能力
(二)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的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
3、掌握污染监测与分析、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系统掌握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反应机理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系统掌握污染物与生物的作用机制、生物监测方法、生物净化方法。
5、系统掌握对废水、废气、固体弃物污染治理的方法、原理。
6、系统掌握环境监测方法、原理并能熟练操作。
7、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知识。
(三)资格证书要求
⑴大气环境监测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
⑵废水分析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
⑶固体废物监测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
⑷环境评价资格证书
⑸计算机一级证书
⑹英语:应通过省(院)实用英语三级考试
⑴、⑵、⑶、⑷证书中至少取得一项资格证书。
(四)专业职业范围
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
1、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分析检验人员
2、环境影响评价公司环境评价人员
3、环保产业公司项目经理、技术人员
4、大中型工矿企业环保部门管理、技术人员
5、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岗位。

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在实验室采用实际任务或实际监测项目开设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训、自选实验实训进行校内实训。2.校外实训基地为了创建学生毕业实训基地,已与省内外许多环保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较为稳固的关系,比如厦门绿洲环保公司,福州嘉园环保公司,厦门舒瑞环保公司及厦门环境监测站等环保单位。并在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造多渠道条件。

成绩考核与毕业要求1、各专业每学期安排5-6门课程(不含体育课)为考试课程,其余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单独考核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考核方式由系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并组织实施。2、技能等级要求(1)计算机应用能力: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证书;或通过校内相当水平考试。(2)公共英语:取得全国高校英语四级证书,或通过省(院)实用英语三级考试。(3)普通话水平:按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应专业的

2、水污染控制工程总课时:60(40+20)第3学年本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各类型水污染治理工艺选择、治理原理、运行和管理。培养学生应对水污染的广泛性、多样性、严重性及水污染控制的复杂性、综合性有明确认识;针对具体行业污水,学生具有选择工艺流程的能力、工艺设计的能力,对污水治理工程运行管理的能力。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技能等级要求(1)计算机应用能力: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证书;或通过校内相当水平考试。(2)公共英语:取得全国高校英语四级证书,或通过省(院)实用英语三级考试。(3)普通话水平:按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应专业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进行考核,并取得相应证书。(4)专业技能水平:取得大气环境监测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或废水分析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或固体废物监测工中级(含中级)以上证书或环境评

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总课时:128(80+48)第2学年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等内容。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总课时:56第2学年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稀释法控制的原理及方法,并通过到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参观实习,了解清洁生产、大气治理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从大气污染控制的机理出发,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优选各种控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大气污染治理工艺设计能力及大气污染防治技

3.600102环境监测与评价(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污染监测与控制、自然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估、环境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知识,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环境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质量评估、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评价与管理、环境规划与区划等。

8、环境评价与管理总课时:60第3学年本课程主要包括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对某一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并能编写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污染监测与控制、自然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估、环境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学校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研究技能,并在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能力。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相关环境软件的使用能力;(2)具有较强的化学检验、检测能力;(3)有较强的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