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2019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单位排名第6),累计参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近年来,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牵头主持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1项,获批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研“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参研的“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应用于岛礁建设,集装箱船、新型焊接电源、高性能焊机、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2014年7月,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学校荣誉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4.3万余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五年来,在“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两次捧得“优胜杯”;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8%以上。
办学成果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10个,本科专业66个。目前,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