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非常重视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每年举办“冬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和“技能竞赛”,与冶金企业开展校企文化活动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和个性张扬的学习生涯。学生通过广泛的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生活,开拓了人生视野、陶冶了情感操守,锤炼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本领,增强自我生存和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的优势学校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积极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着力培养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办学层次的优势我校是一所以培养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技能人才为主,及各类社会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能力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人才评价、产品加工的综合性、多功能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是“云南省省级公共实训基地”。
办学优势1、办学层次的优势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技能人才为主,及各类社会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能力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人才评价、产品加工的综合性、多功能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是“云南省省级公共实训基地”。
2、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校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积极推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着力培养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学校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建校至今有36年,具备优良的技能人才培训传统、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技能培训手段先进,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教学质量高。校内有云南省122职业技能鉴定站,冶金技校驾驶员培训站,培训和实习维修车辆130多台。
4、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非常重视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每年举办“冬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和“技能竞赛”,与冶金企业开展校企文化活动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和个性张扬的学习生涯。学生通过广泛的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生活,开拓了人生视野、陶冶了情感操守,锤炼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本领,增强自我生存和交际能力。
5、学生管理严格规范
我校采取半封闭、准军事化管理,进出校门有严格的门卫制度,全面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生活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学校实行班主任全面负责,全天候24小时教师值班制度,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全面文化的管理,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向“德立身、技立业”方向全面发展。
6、全面实施职业指导,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一支由校领导、职业指导师、专业教师、班主任组成的职业指导队伍,全程负责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指导服务。
根据学生在校各阶段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一年级入学教育、专业兴趣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完成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制定学习生涯规划;二年级职业法制教育、职业素质养成,增强学生职场维权意识与法律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思维;三年级就业指导,通过针对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以顺利就业、稳定就业、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就业指导。毕业后继续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为毕业生排忧解难,扫除职业发展中的障碍。
办学成果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团结、求真、务实、创新”的校训,带领广大教职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依托冶金,服务冶金、面向社会、自主创新、依法治校”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冶金技校特色的“校企办学模式。”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7人,中级职称教师21人,初级职称教师41人,学生毕业获双证率达到100%,学生就业率达98%。建校以来面向冶金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学历的中、高级技术人才12000余名,培训鉴定32000余人。
办学实力学校现有2个校区,面积近400亩,在校生规模达6818人,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占比接近50%。学校系统建立了有色冶金、先进制造、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等4大专业群28个专业,在有色冶炼、汽车修理、汽车驾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云南省特色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和突出能力。拥有1个大师工作室,近百名“双师型”专职教职工,30余名国家级技能大师、“云岭首席技师”等特聘实训指导教师。学生毕业“双证”率达98%,就业率达98%。
近年来,学校在服务云南冶金集团转型发展大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16年全年为云南冶金集团17家企业、23个工种、近2000人进行了培训鉴定;完成技能扶贫3700余人,为怒江州福贡县、楚雄州永仁县、文山州西畴县等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积极贡献;完成社会化职业培训鉴定2600余人,为重庆宗申动力、上海浦东机场、南方机械、云南能投、省烹饪协会、省物业协会等省内外一流企业和行业协会输送了千余名优质技能人才,较好地履行了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
近40年来,学校为云南省尤其是有色冶金行业输送了数万名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已建设成为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将秉持“技融德业、汇成大器”的校训,团结进取、砥砺奋进,牢牢抓住国家和云南省大力发展职教事业的良好机遇,力争在2018年建校40周年之际,实现技师学院申办目标,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