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应用型专业,本专业融电影、音乐、美术、物理、心理等多学料为一体,是一门交叉与融合性很强的学科。
专业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开晨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以工学交替为专业特色,与“设计院"。“家装公司”联合培养学生,注重设计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巩固,提升专业知识。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先后与内蒙古安达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影华龙呼和浩特分公司(内蒙古边缘竞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和、北京大仓盛合、内蒙古唯漫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蒙古电视台动漫驿站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多次为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制作动画短片。
(2)建设课程资源库
目前本专业已完成《3dsMax三维动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影视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角色及场景设计》等19门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具体有教案、实验实训指导、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和试题库等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电子文档共享、教师点评、作品提交、学生上课签到等多种互动与线上学习的模式,满足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需求,使学生受益,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优质化服务。
(3〉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自2013年起至2017年,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自治区示范校建设,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被列为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优质校建设重点专业。2019年悉尼协议范式建设辐射专业。
(1)校内实训条件:2017年我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共同获自治区专项拨款500万资金,建立了云计算大数据实训基地,建成云计算专业特色实训室2个,2018年-2020年又新建云计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基地和工匠工坊实训基地。
(2)工匠工坊:本专业与南京第55所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计算运维与开发工匠工坊”,每年选拔25位优秀学生入驻工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工程师通过项目带团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课证融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为全国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并已完成40人次的中级考试,通过1+X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4)师资力量:本专业荣获校级级优秀教学团队,2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优秀指导教师,荣获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3次,3人获得“1+X”云计算运维与开发职业技能认证中级证书以及“1+X”云计算运维与开发职业技能认证考评员资格证书。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等3个校内实训室,配备苹果等高配置电脑、智慧交通沙盘等,集产、学、研、创为一体,满足师生新技术应用和创新需求。
(2)工匠工坊:本专业与腾讯云合作共建“微信小程序工匠工坊”,每年选拔25位优秀学生入驻工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工程师通过真实项目带团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课证融通:本专业课程体系融入1+XWeb前端工程师和1+X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等级证书应知应会知识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师资力量:本专业教师全部获得计算机类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70%以上的教师是副教授,理论与实践能力强。
(5)校外实训基地:华讯高科有限公司为本专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等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
(1)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蒙古族文化数字化应用开发创新中心”等3个校内实训室,配备高配置电脑、数位板、Kinect互动设备、CAVE沉浸式体验系统、VR头显、全景拍摄设备、3D打印机、全息柜等,集产、学、研、创为一体,满足师生新技术应用和创新需求。
(2)工匠工坊:本专业与腾讯云合作共建“民族数字化开发工匠工坊”,每年选拔25位优秀学生入驻工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工程师通过项目带团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课证融通:本专业课程体系融入3D引擎技术应用1+X等级证书应知应会知识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师资力量:本专业专业负责人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蒙古族文化数字化开发与创新应用教学团队”荣获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人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三等奖,3人荣获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全栈研发中心”、“Web前端开发工作室”等5个校内实训室,配备高配置电脑、集产、学、研、创为一体,满足师生新技术应用和创新需求。
(2)课证融通:本专业课程体系融入“1+X”Web前端开发和“1+X”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等级证书应知应会知识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师资力量:软件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团队荣获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3人,全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冠军1人,全区“五一劳动”奖章1人;建成900多平米实训中心,通过“工匠工坊”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企“双师混编”团队,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0%,同时软件技术专业专职教师中80%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或为“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教师治学严谨、敬业乐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深受广大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在完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课题,获得了多项自治区级以上奖励。
(4)校企合作:本专业与内蒙古蒙科立蒙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金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等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已建有“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中心”,正在筹划建设一流校内实训实验室。
(2)课证融通:本专业申报了华为“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Upgrade考试可以获得HCIA-IntellgentComputing证书,通过“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高级)”可以同时获得HCIA-AI证书。课程体系融入了职业技能所需的知识和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4名,1名博士后,3名硕士,教学团队具有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专业教师获得华为HCIA-AI认证证书和讲师证书,都是双师型教师。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已建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大数据平台运维中心”和“大数据应用开发工匠工坊”,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流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2)工匠工坊:本专业与腾讯云合作建设工匠工坊,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进入工坊,由企业一线工程师以企业真实项目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3)课证融通:本专业申报的1+X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采集”、“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体系融入了认证知识及技能,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工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5名,都从事大数据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获得华为HCIA-BigData认证证书和讲师证书,以及阿里云大数据资格认证证书,都是双师型教师。是一支学历结构高、知识结构优、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同时又富有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任教师7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0.8%,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88.9%,3人取得网络工程师技术资格,1人取得网络规划设计师技术资格,1人取得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资质,5人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该专业现有兼职教师8人,其中93%以上具有工程师证书。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国内信息安全行业知名企业华为、360、依讯、西普等密切合作,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采用协作、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成多个实训室:信息安全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IT运维实训室和虚拟化存储实训室;2019年10月份新建500多平米的实训基地包括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运维实训室、信息安全云平台实训室。实训基地集实训情景职业化、实训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柔性化的区内领先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内除满足教学需求外,在社会服务、创业孵化、科研课题、顶岗实习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学校与和林格尔新区已达成战略合作,本专业借助和林新区优势,拓展新建校外实训基地群1个。新建的校外实训基地集职业体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协同创新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该专业师资队伍雄厚,专任教师1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0.1%,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85.7%,2人取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技术资格,1人取得软件设计师技术资格,3人取得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技术资格、2人取得网络工程师技术资格,5人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现有兼职教师11人,其中80%以上具有工程师证书;2009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评自治区教学团队,2013年本专业3G移动开发方向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团队,3人被评为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坛新秀。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专业师资队伍雄厚,专任教师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达到75%;聘请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建设由10余名兼职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逐步达到40%;2014年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2)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采用协作、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目前建成并使用的实习实训实验室有4个。有可实现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维和管理,服务器资源的有效分配等教学要求的数据库开发实训室;有可完成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专业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实训的多媒体实训室;有用于满足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与Linux运维相关课程方面的实验、实训,认证课程和培训课程的网络实训室;有能够充分满足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并可根据需要搭建各类软件开发实验、实训环境的软件开发实训室。实训场地除满足教学需求外,也在社会服务、创业孵化、科研课题、顶岗实习等方面有所突破。
(3)校企合作。本专业与北京航星永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尚观科技、创维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本专业申报的“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职业资格1+X证书项目已获批,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可获取此职业资格高级证书。学生可在合作企业单位参与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获得良好效果。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专业师资队伍雄厚,专任教师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8%,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83%,2人已经取得数据库工程师,2人取得网络工程师技术资格;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主持及参与课题项目10余个,其中主持自治区级课题4项目;现有兼职教师5人,其中80%以上具有华为高级CCIE工程师证书。(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该专业与华为、360等公司合作,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采用协作、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成具有基于平行仿真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1个,基地内包含有: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运维实训室、信息安全云平台实训室、IP融合实训室等。实训基地集实训情景职业化、实训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柔性化的区内领先的实训基地。该专业扩展建设网络存储实训室、网络故障实训室、数据库管理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该专业实训环境完全满足核心课程实践需求同时,还承担社会服务、创业孵化、科研课题、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实践需求。
(3)校企合作。本专业与华为、360、北京尚观科技、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TCL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本专业申报的华为公司的华为智能计算和华为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资格1+x证书项目已获批,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可获取此职业资格高级证书。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专业师资队伍雄厚,专任教师1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7.8%,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66.7%,3人取得网络工程师技术资格,1人取得网络规划设计师技术资格,1人取得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资质,4人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现有兼职教师6人,其中80%以上具有工程师证书;2011年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团队。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多家国内行业知名的企业密切合作,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采用协作、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成多个实训室和一个实训基地: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IT运维实训室和虚拟化存储实训室,实训基地包括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运维实训室、信息安全云平台实训室。实训基地具有实训情景职业化和实训内容模块化特点,除满足教学需求外,在社会服务、创业孵化、科研课题、顶岗实习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学校与和林格尔新区已达成战略合作,本专业计划借助和林新区优势,拓展新建集职业体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协同创新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1个。
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引导,培养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注重贴近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场地和指导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与企业进行紧密联系共同开发相应教学案例应用于日常教学。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多种形式来综合衡量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武装部借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优势资源,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智能装备系编组建设的一支“国防新锐”——无人机侦察救援排。这是该一支新型民兵应急力量分队,该队伍由专业教师、退伍士兵、专业学生组成,重点开展空中侦察、图像传输、防火、巡逻检查等军事技能科目训练。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特征;独特的三段九步教学法,让课堂充实有趣;“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优秀的教学团队,专业的实训资源,成就学生优秀学业。
实训教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在校内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了实训课程与工作岗位对接、实训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引入真实项目,依托真实的实训环境,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安排具备丰富行业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担任;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早,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
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和特色,除了面向物联网9大应用领域外,还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使用项目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获得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办学实力2003年11月,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软件工程系(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专业教室上课,后一学年在软件公司实习,与联想、SUN、Microsoft、CISCO、Oracle等著名跨国IT企业建有稳定的教学实训和就业合作关系,实习实训的学生同时进入企业人才库,就业层次高,近几年毕业生的年薪就可达到和超过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