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 金陵科技学院

  • 关注排行: 关注排名 全国排名:-- 江苏排名:81 南京排名: 39
  • 更新日期: 2023-01-25 06:43
  • 学校类型: 公办学校
  • 教学领域: --
  • 电话: 8625-86188966
  • 网址: http://www.jit.edu.cn
  • 学校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弘景大道99号
来源:2020年金陵科技学院高考招生录取考生问答
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

1、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动物医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10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软件工程专业2019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4、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省重点建设学科”。

5、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

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

7、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来源:2019年金陵科技学院考生问答
重点学科、特色专业?

答:1、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

3、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4、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5、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

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

7、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来源:2018年金陵科技学院招生问答
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

答:1、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A级专业。

2、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

3、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4、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5、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

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

7、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来源:2018年金陵科技学院考生问答
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

答:1、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A级专业。

2、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

3、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4、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5、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

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

7、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来源:2017年金陵科技学院考生问答
重点学科、特色专业?

答:1、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

3、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4、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5、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

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

7、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荣获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市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办学实力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坚持发展科技为第一要务,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前瞻性新技术研发,以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全力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1000余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纵横向项目近1000项,近10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主动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高起点、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政产学研合作,建设有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实验室等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50余个,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科教服务、知识产权培训、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学校荣获“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等奖项,农科教讲师团荣获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