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19-10-20 10: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
  • 2.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
  • 3.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31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28人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占60%,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2名,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后备四层次学术梯队。
  • 4.本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社会保障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学湖北省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社会保障国家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省级精品课程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等一批校级精品课程。2016年,《社会保障学》在爱课程网上线,《创业基础MOOC(慕课)》上线。
  • 5.本专业点多年来承担完成了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10余项,并取得了丰硕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撑。2015年,以赵曼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主持研究的《关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细化为行动计划的建议》被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刘延东副总理批示,并获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特等奖;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被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联播报道,《三峡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技术方案2016年被宜昌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在全市实施;2017年,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在全省推开;《建设“幸福湖北”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被时任湖北省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批示,并获2014年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一等奖,部分观点被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采用;《中国医疗保险评估报告》,2014年被国务院领导采纳批示;《重塑农村团圆家庭日渐紧迫重要》被中央办公厅采用,以《每日汇报》(第13626期)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参阅,2015年获湖北省委“决策支持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 6.本专业点拥有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拥有首家湖北省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百强项目奖1项、省级奖多项,在全省乃-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 二、人才培养质量
  • 1.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融通的学科底蕴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融合“社会保障、劳动经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学科门类的优势,突出“人本”特色,以“人的保障、开发、管理”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养高水平、宽口径、应用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门人才。
  • 2.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肖惠巧同学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C类一等奖;肖瑶同学获2012年华中四校联合大学生理学深处励志演讲比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赛区最佳风采奖;劳保1101叶尓买克.赛台获湖北省哈萨克族大学生朗诵比赛三等奖;在学校举办的第二届就业形象大使选拨大赛上,张远立同学获优秀奖和就业指导形象大使称号;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李辉瑶、施美、周亚兰等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王淑雅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一等奖;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马琳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何峰同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马琳同学所在的劳方队在浙江举行的全国精英赛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部劳方参赛队中唯一的金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代表队整体获最佳组织奖,其中,赖红艳、鲁文静、张榕等同学所在的劳方队获一等奖,曹瑜同学所在的资方队获三等奖,鲁文静同学还荣获优秀谈判员一等奖;2017年第六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劳方代表队获最佳团队奖和二等奖,资方代表队获三等奖;周佳玲同学主持的2016年暑期大学生实践项目获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社会调查三等奖。
  •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 1.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全校专业就业率前列。
  • 2.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后职业前景较好,社会认可度高。还有多名学生被保送-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120403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

学士学位。

2.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

科平台。1998年我校成为我国首批设置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98年获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以二级学科申报并获批社会保障博士点;2006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以社会保障博士点为依托申报并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成为湖北省三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本专业及其相关的以劳动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所在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地位位居全国前列。本专业点在中国科教评价网2016-2017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综合评价分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三。

3.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31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28人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占60%,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2名,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后备四层次学术梯队。

4.本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也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社会保障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社会保障学湖北省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社会保障国家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省级精品课程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等一批校级精品课程。2016年,《社会保障学》在爱课程网上线,《创业基础MOOC(慕课)》上线。

5.本专业点多年来承担完成了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10余项,并取得了丰硕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撑。2015年,以赵曼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主持研究的《关于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细化为行动计划的建议》被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刘延东副总理批示,并获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特等奖;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被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联播报道,《三峡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技术方案2016年被宜昌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在全市实施;2017年,生态治理“宜昌试验”被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在全省推开;《建设“幸福湖北”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被时任湖北省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批示,并获2014年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一等奖,部分观点被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采用;《中国医疗保险评估报告》,2014年被国务院领导采纳批示;《重塑农村团圆家庭日渐紧迫重要》被中央办公厅采用,以《每日汇报》(第13626期)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参阅,2015年获湖北省委“决策支持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6.本专业点拥有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拥有首家湖北省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百强项目奖1项、省级奖多项,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人才培养质量

1.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融通的学科底蕴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融合“社会保障、劳动经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学科门类的优势,突出“人本”特色,以“人的保障、开发、管理”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养高水平、宽口径、应用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肖惠巧同学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C类一等奖;肖瑶同学获2012年华中四校联合大学生理学深处励志演讲比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赛区佳风采奖;劳保1101叶尓买克.赛台获湖北省哈萨克族大学生朗诵比赛三等奖;在学校举办的第二届就业形象大使选拨大赛上,张远立同学获优秀奖和就业指导形象大使称号;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李辉瑶、施美、周亚兰等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佳团队合作单项奖;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王淑雅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一等奖;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马琳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佳团队合作单项奖、何峰同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马琳同学所在的劳方队在浙江举行的全国精英赛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部劳方参赛队中唯一的金奖;2016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代表队整体获佳组织奖,其中,赖红艳、鲁文静、张榕等同学所在的劳方队获一等奖,曹瑜同学所在的资方队获三等奖,鲁文静同学还荣获优秀谈判员一等奖;2017年第六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我校劳方代表队获佳团队奖和二等奖,资方代表队获三等奖;周佳玲同学主持的2016年暑期大学生实践项目获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社会调查三等奖。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1.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全校专业就业率前列。

2.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后职业前景较好,社会认可度高。还有多名学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  


原标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代码:120403专业特色与优势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2.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科平台。1998年我校成为我国首批设置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98年获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学硕士

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专业要求系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知识以及金融、保险、精算、统计、计算机等相关技能。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管理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

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方向)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新”为特色,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较高的发展平台,它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学生招生简章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学生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年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现有两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关系专业

专业名称:劳动关系专业代码:120211T专业特色与优势1.劳动关系专业是管理学科门类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2.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科平台。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98年获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劳动经

2020年武汉科技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人事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年金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职业福利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二)主要课程: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与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会计学、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招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2022年我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以下简称招生)工作管理,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办法》,规范招生工作行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全称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文名为“Zhongn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2022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以下简称联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规范联招工作行为,保证联招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全称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广、核心竞争力突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管理技能高超”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良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运作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要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水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