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宁国造就人才队伍 推动经济发展

2011-03-09 21:22  技校网友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大力培养勇于创业的民营企业人才,强力推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 一是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
  • 二是注重培育企业技能人才
  • 三是注重企业人才积聚的载体建设
  •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切实提
  • 一是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 二是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
  • 三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 三、着力培育农村实用的乡土人才,扎实推进
  • 一是搞好协调服务
  • 二是积极组建协会
  •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奋力构建和谐宁国”为目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好民营企业人才、党政人才、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为宁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大力培养勇于创业的民营企业人才,强力推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是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该市坚持把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家的扶持力度,不仅在资金、项目、土地使用、产权转让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安排,还通过完善市领导结对帮扶制度、安排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协调等形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企业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造就了夏鼎湖、陈宗明、周夏耘、毛传平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经营人才,构建了宁国“老、中、青”三代的企业家群体,涌现出了中鼎集团、凤形耐磨总厂、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亚夏集团、双津集团、莱恩电泵、五星集团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省内外知名企业。全市先后有百余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分别当选为安徽省、宣城市和宁国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营企业新秀—飞达集团总经理杨志诚还被评为新徽商的代表。

二是注重培育企业技能人才。制定了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规划,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培养经济管理、科技、营销等方面人才。通过“干部素质论坛”载体,举办经营管理、循环经济等专题讲座,培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多次组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尔集团、温州党校培训学习;中鼎集团、凤形等民营企业从清华、合工大等高等院校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培训各类人才;中鼎集团、亚新科等企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还选派人才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

三是注重企业人才积聚的载体建设。组织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会战,大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以及吸纳人才奠定基础。在引进企业的同时,也引进了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目前,经济园区已经成为吸纳各类人才的主要载体。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乡镇,采取“一推两考三量化”的方法产生领导班子成员,扩大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民主,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市直机关,开展公开选调和公开选拔工作,近年来已选调了70多名优秀人才担任领导职务,75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工作。

二是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每年举办党政正职培训班等主体班次,积极选调干部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年轻干部到江浙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围绕旅游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招商引资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不同主题,举办特色培训班。结合第二届元竹节举办了“浙商论坛”,邀请中央党校、浙江省委党校以及全国著名企业家等来宁讲课,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借助高校资源优势,与安徽大学联合举办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班,同时,积极尝试举办公务员境外培训班,选派了干部前往境外(新加坡)进行了培训。

三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干部监督进社区工作,坚持领导干部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实录等制度,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交流、任职回避、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引咎辞职等系列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干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三、着力培育农村实用的乡土人才,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搞好协调服务。加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才工作服务站建设,一方面积极为乡土人才做好产品生产、市场销售、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等各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疑难问题会诊会、经验交流会、参观考察学习,对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农村致富能人进行重点扶持,促其茁壮成长。

二是积极组建协会。探索建立了部门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模式,积极组建协会。目前已组建农产品、耐磨生产等行业协会120余个,在提高乡土人才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建立完善了以市农广校、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聘请省内外知名的农、林、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来讲学,举办短期培训班,对乡土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科技。(安徽省宁国市人社局 崔光宝)

原标题:安徽宁国造就人才队伍 推动经济发展

安徽宁国造就人才队伍 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奋力构建和谐宁国”为目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好民营企业人才、党政人才、乡土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队伍,为宁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勇于创业的民营企业人才

广东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日前,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总工会负责人到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对省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总决赛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如何全面做好广东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加快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黄华华强调,要推动广东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黄华华一行考察了装配钳工职业技能竞赛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在听取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安徽合肥加快培养人才 服务经济发展

日前,从市人社局召开的全市人事考试工作会议上获悉,两年来,该局积极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共组织285项考试,考生达27.5万人,其中,政策性考试(职称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三支一扶”考试等)共98项,考生达17.5万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187项,考生达10万人,服务合肥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湖南资兴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 推动跨越式发展

近日,从长沙传来喜讯,湖南郴州市高级营林技师黎广春同志获省技能人才的高荣誉―“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师”表彰,他是郴州市八名获奖者中唯一赴长沙领奖的首席技师,也是全省林业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技师。近年来,资兴市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制订了《高技能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由组织、人事、劳动以及工会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每两年从能够解决生产、科研中的关键技术

发挥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推动职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天津市:与教育部共建职教改革试验区2005年8月,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确定了五项试验内容,即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对外、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五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天津不断深化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安徽建立职校技能大赛制度 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近日,安徽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决定,建立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举办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对推动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焦作基本形成技能人才梯度队伍

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获悉,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级工为主体,高级技师、技师为技术骨干的技能人才梯度队伍,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在10%以上。截至目前,我市工人总数为32.39万,技术工人总数26万,技术工种持证人数约占技术公众人数的41%。其中,初级工持证人数为2.34万,占9%;中级工持证人数为4.16万,占

山东推动职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日前,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副省长郭兆信在山东分会场出席会议,并就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做好我省的职业培训工作讲话。郭兆信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和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要大

广东江门新思路 新模式推动侨乡职业教育新发展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前排右二)在江门市市长王南健(前排左二)的陪同下考察江门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江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长期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江门市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育模式,有效地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合推动区域职教发展

本报讯(记者魏海政)日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园林工程系主办的“建百年品牌筑千功伟业”校企合作论坛举行。论坛围绕打造区域建设职业教育高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职教人才培养应贯彻“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与管理理念。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