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特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及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主干课
       
  【培养目标】本专业接收城乡规划专业专科起点学生,结合学生专科生涯的知识积累与社会实践背景,在对学生的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性培养方面均有所提高,以构建专业群下的完整框架知识体系为宗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外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
       
一、专业概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0人,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办学,经过十七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知识教学体系,是一门涉及到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时尚艺术、品牌营销管理、形象设计等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定位是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工科办学背景,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地域特色优势,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在文化传承、服装设计创新、艺术审美与表现等
       
一、专业概况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是微电子学专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正式招生,是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置的本科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批硕士点,2004开始招收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依托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成为“广西优势特色
       
一、专业概况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也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于2016年获批为广西特色本科专业(广西共批准16个)。本专业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新兴交叉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明确为主攻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上升为国家战略;阿尔法狗机器人的异军突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现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软件、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3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
       
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学科发展生态体系、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院办大学”试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Schoo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并于2019年3月21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面向产业的工程教育和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培养
       
一、专业概况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开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2014年被列入广西高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2018年被列入广西智能制造专业群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202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为工具,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交叉性学科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具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全流程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在海洋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宽口径、综合型工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