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2021-01-14 10:48  东北石油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培养目标
  • (二)就业方向

(一) 培养目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基本知识,能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测试、维护和经营的材料学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 就业方向:新能源材料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

原标题:东北石油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东北石油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一)培养目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的基本知识,能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测试、维护和经营的材料学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二)就业方向:新能源材料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

2021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一)专业简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调查发现有近90%的新能源企业表示缺乏对口专业技术人才。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则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于2018年设立的特设专业,该专业方向依托于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石墨烯应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专业简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国家特设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为与新能源行业相关的新型材料与器件,如新型储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高性能器件。主要培养从事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高性能器件、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

202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首批增设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是工学门类年轻的专业之增设该专业是为了适应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等诸方面国家战略需要;以及突破能源科学与技术中的若干基

202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能源获取、转化、存储及管理所需的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与应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胜任在能源获取、传输和应用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以及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

东北石油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工作锻炼后,能承担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较复

2022年东北石油大学本、专科色盲、色弱报考受限专业

东北石油大学本、专科色盲、色弱报考受限专业序号专业视力色盲受限视力色弱受限备注1勘查技术与工程受限受限本科2资源勘查工程受限受限本科3资源勘查工程(本硕连读)受限受限本科4油气储运工程受限本科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受限受限本科6化学受限受限本科7化学工程与工艺受限受限本科8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硕连读)受限受限本科9环境工程受限受限本科10应用化学受限受限本科11过

东北农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热学、力学、电学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原理和技术、风能转换原理与技术,掌握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能源与环境科学、能量有效利用等的理论和方法;熟悉能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视野宽广,具备在新能源技术与装备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东北石油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控制领域工作,具有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调试等专业能力,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能力,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

2020年东北石油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理工类)(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以较厚的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优秀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变化,满足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学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