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2022-12-13 19:58  百色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英语
  • 1.培养目标
  • 2.核心课程
  • 3.专业优势特色
  • 4.就业方向
  • (二)英语(教育方向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 1.培养目标
  • 2.核心课程
  • 3.专业优势特色
  • 4.就业方向
  • (三)泰语(本科学制四年)
  • 1.培养目标
  • 2.核心课程
  • 3.专业优势特色
  • 4.就业方向
  • (四)越南语(本科学制四年)
  • 1.培养目标
  • 2.核心课程
  • 3.专业优势特色
  • 4.就业方向
  • (五)英语教育(师范类专科学制三年)
  • 1.培养目标
  • 2.开设课程
  • 3.专业优势特色
  • 4.就业方向


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一)英语(外贸、旅游酒店管理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听说能力强,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能,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掌握国际商务(或旅游)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百色精神,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金融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或在旅游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学术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英)。

3.专业优势特色:采用“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英语专业教学以方法、能力和素质为主,既注重培养基本功,又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设有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大课程教学平台,每一课程教学平台内部分别设置模块课程着力培养英语语言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方面设置有核心阅读、学术讲座、英语语言技能实践、英汉翻译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强化实践教学,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阅读大赛、演讲比赛、商务英语大赛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采取“学生+教师+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业务能力。

4.就业方向:英语旅游酒店管理方向毕业生能在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边防及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翻译、编辑、外联、导游、讲解、接待、企事业文员等工作;英语外贸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涉外部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业于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

(二)英语(教育方向 师范类 本科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掌握教育学理论、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百色精神,能在中学、培训企业、涉外单位等工作或自主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学术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英)。

3.专业优势特色:办学历史较长,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完善,突出实践教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成果显著。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教学技能训练方案,与区内外教育行政部门、中学学校、教育集团等建立实训、实习、就业基地10多个,组织学生“进课堂、练技能”的课堂教学实训活动,其中百色市第六中学、百色市第七中学为重点合作实践教学单位,建有“卓越英语教师班”、“百色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与“教育教学团队”,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积极参与百色市、县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广西师范生技能大赛等赛事,成绩优异。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合格率达94%。

4.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中学或是经济发达地区私立学校或英语培训机构从事管理、英语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三)泰语(本科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立足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基于我校与泰国国际教育合作的良好基础,采取“中泰合作、协同育人”的“3+1”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泰语综合运用能力强,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具备自主学习与思辨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与服务能力,具有百色精神,能在涉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或在旅游行业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基础泰语、高级泰语、泰语语音、泰语语法、泰语口语、泰语视听说、泰语阅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口、笔译)、

3.专业优势特色: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频繁,该专业实行“3+1”的中泰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与泰国曼谷大学、程逸皇家大学、川登喜皇家大学、甘烹碧皇家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与素攀府、春蓬府、甲米府等多家教育机构签署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学生在泰国留学一年,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目前已有近200人到泰国实习。依托于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壮泰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中心”、“百色学院泰国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本专业拥有很强的学科与教学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常年聘请经验丰富的泰国外教进行授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外国文化周、泰语协会活动、语言实践活动、志愿者翻译服务活动、就业培训与实践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如:中国高校大学生泰语演讲、技能比赛、广西高校大学生非通用语技能大赛之泰语口译比赛、广西高校学生泰语演讲公开赛等,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级奖项10项、区级奖项21项、市级奖项2项,集体奖项1项。

4.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泰国或国内的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外企、商旅等行业从事对外汉语或泰语教师、翻译、商务、导游等工作。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3%以上。

(四)越南语(本科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本专业采取“3+1”中越合作教育模式,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宽泛的知识面,具有扎实的越南语、汉语两种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百色精神,能在涉外经贸部门、企事业单位、旅游行业从事翻译、管理、涉外旅游、礼仪接待、酒店服务等工作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越南语语音、基础越南语、越南语语法、越南语口语、越南语听力、越南语阅读、越南语写作、越南语笔译、越南语口译、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与文化。

3.专业优势特色:采用“语言+专业”、“3+1”中越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交叉学科学院合作办学。注重培养学生越南语、汉语的语言基本功及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行业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着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改革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继续加强课程群建设,由单一课程逐步建设成为系列课程群。每年的外国文化周开展越南语演讲、越南语讲故事、越南语短视频、越南语知识竞赛等学科竞赛及专业学习交流等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成绩优秀。建有广西靖西万生隆投资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师生开展志愿者翻译服务。

4.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从事就进出口贸易,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或者在旅游管理部门从事导游、旅游管理、旅游路线策划、境外旅游咨询等工作。

(五)英语教育(师范类专科 学制三年)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素质好、沟通能力强,英语口语表达流畅、教学技能突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能在各类教学单位和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教育管理等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

2.开设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设计、微格教学、英语测试、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学、心理学、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3.专业优势特色: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完善,突出实践教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成果显著。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教学技能训练方案,与区内外教育行政部门、小学学校、教育集团等建立实训、实习、就业基地10多个,组织学生“进课堂、练技能”的课堂教学实训活动。其中百色市城西小学为重点合作实践教学单位,建有 “百色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与“教育教学团队”,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加强小学英语师范生技能训练,有专业的专门队伍对教师资格证进行培训与考试,合格率94%。

4.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小学或是经济发达地区私立学校或英语培训机构从事管理、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工作。10%的毕业生可以“专升本”;该专业历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

原标题:2022年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2022年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立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我校建于1956年,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现为自治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级重点中专学校、自治区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百色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总占地206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生均实训设备值5800多元。开设园林技术

2021年百色学院体育学院专业介绍

体育学院简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体育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百色及周边区域产业需求、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诸方面能力逐年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办学知名度好,社会满意度高,综合实力在同类院校中领先的办学

2021年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24人,博士22人(含3人在读),硕士23人,硕士生导师6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2人,百色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广西高校特色研究团队2个,广西文科中心特色研究团队1个。聘请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

2021年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167人。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5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12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19人、工程师8人、实验师2人;博士27人,硕士40

2021年百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学院简介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于2015年,是百色学院为适应国家《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发展战略和百色市旅游强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整合学校原有学科资源而设立的二级学院,现有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办学层次。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其中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广西区级特色专业。开办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4个高职高专专

2021年百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专业介绍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于2015年,是广西首家实体型创业学院,肩负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引领示范使命,现有教师33人,具有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比1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33人,占比7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位比例100%,聘请有多位国内重点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学院现有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两个本科及工商企业管理

2021年百色学院外语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百色学院外语学院2021年招生专业介绍学院简介外国语学院(前身外语系,成立于1983年),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40人,聘请有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外国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50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获

2021年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83年创办的物理于电子信息工程系,2015年,在原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设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物理系、实验中心等二级机构,目前,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材料工程硕士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培育项目。材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2021年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坚持“做强做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植根百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理工农结合、互相渗透、多学科交叉,培养“基础实、技术硬、素质高”和具备百折不挠、吃苦耐劳、敬业进取、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拥有一栋教学设

2020年百色学院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简介外国语学院(前身外语系,成立于1983年),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40人,聘请有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外国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50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获中国山花奖1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