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22-03-18 10:32  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专业简介
  • 2.专业特色
  • 3.人才培养特色


网络与新媒体

  1.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趋势,以及信息时代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以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色,是“文”和“理”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互联网和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与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华龙网联合成立融媒体学院,本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与华龙网联合开发并授课,围绕提升全面素养和适应未来新媒体社会人才需求创新培养体系,推出“蓝鲸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是环球网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与新媒体思维方式、平衡合理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开发能力。毕业生可在各种传统新闻机构和新兴网络媒体、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新闻传播、媒介运营、数据分析、融媒体技术等工作,以及电子商务、广告、宣传、教学科研等相关领域工作。同时为学生搭建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在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创新创业。

   

  2.专业特色

  全媒体、全技能、全素质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不低于三年不高于六年(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学位为文学学士。入学采用大类招生,前三学期以通识课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为主,第四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双向选择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一方面重在人才的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一方面又需要知识体系和能力的综合性、多元化。新媒体本身就意味着本专业设置就是一个的学科体系,融合新成果,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发展理论与技术,随着全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演进,培养相应的厚基础、宽视野、懂技术、强能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亟需。

  学校本专业方向在课程安排上的特色在于,既注重文化、文学、写作、演说、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与应用,又有在国内创新的说服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同时系统学习新闻传播学大类核心专业课程,并强化专业实践,培养在具备人文社科和新闻传播学较好的综合素养基础上,深刻领会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特点,掌握现代新闻传播全媒体技能,与未来媒体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本专业是在学校二十多年新闻传播教育沉淀基础上成立,并与华龙网集团合作成立融媒体学院,打通教学与实践,全方位培养全媒体人才。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连续成为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三、四轮学科评估中均稳居重庆第一、全国前列,是西部仅有的两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华龙网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全国首批、综合传播力全国第二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

3.人才培养特色

  校媒融合,全球视野,产学一体

  从全国法科大学中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到如今全国法科大学以及重庆市第一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稳健,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和业界实践平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法律,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特色一:以“媒介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的理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和人文基础又有较强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具备通过前沿信息技术创意信息及互动传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打造较为深厚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中外文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底蕴。

  特色二: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等十余家国内外大学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交换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特色三:与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华龙网联合成立融媒体学院,本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与华龙网联合开发并授课。配备数字媒体制作实验室,建设了云实践平台、多种校内新媒体平台和创新孵化平台引领学生实践与创新。同时是环球网国际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大篷车课堂深入一带一路国家采访;并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猪八戒网等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机构合作推出“蓝鲸计划”,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双向选择进入业界一线,由实务导师一对一指导,以业界需求制定培养方案与校内培养方案互补,校网联合打造理论与实务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做中学,在路上学,到业界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原标题: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21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1.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趋势,以及信息时代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以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色,是“文”和“理”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既懂新闻传

2022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普通文理本科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艺术学、传播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新媒体信息内容的采编生产、设计制作与传播运营等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和独立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二)主要课程:构成基础、新闻写作、数

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与媒介融合的趋势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8年设立并面向全国招生。专业所依托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从2006年开始连续成为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稳居重庆第全国前列。2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院概况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依托本校新闻传播学科,始终秉承“中国立场、全球视野、法律正义、社会责任”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办学宗旨,已形成新闻、传播、广电、网络与新媒体多专业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于2004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

2021年重庆工程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培养方向互联网产品设计、网络媒体传播运营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层次及学制本科四年专业简介伴随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头条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兴起,以人民网、华龙网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型,市场对网络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从市场出发,分设计、策划和运营三个阶段系统培养网络新媒体专业人才,重点服务互联网、

2021年重庆三峡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能适应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摄影技术、摄像技术、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编辑学、新媒体运营、网络视频与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

2021年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①培养规格与目标本专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顺应媒介融合,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网络新媒体、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运用,具备扎实的跨媒体操作能力,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对信息进行创意整合传播,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新媒体内容设计、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②培养模式

2022年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

新媒体艺术(艺术类本科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新媒体艺术创意能力、表现能力和推广能力的专业艺术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产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实验精神,掌握跨媒介语言及创作手段,能够在游戏、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学校全称:西南政法大学  办学地点: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办学性质和类型: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我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652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重庆市渝北区电话:023-67258893邮政编码:401120传真:023-67258895院系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考方式指导教师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3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030101法学理论01习近平法治思想02现代法理学03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