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2020-09-15 16:58  首都师范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接收专业及名额
  • 二、奖励办法
  • 三、申请条件
  •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品德..
  • 2.诚实守信,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
  • 3.申请人须是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 4.外国语程度达到本科毕业授予学士学位成..
  •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 6.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
  • 7.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
  • 8.符合我校接收直博生院系提出的其他申请条件
  • 四、申请及考核程序
  • (一)报名预申请
  • (二)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上报名
  • (三)申请材料
  • 1.《首都师范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 2.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1份;
  • 3.外语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 4.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表1份
  • 5.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 6.《专家推荐书》(样表见附件4)2份
  • 7.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可以证明自己综..
  • (四)复试与接收
  • 1.10月25日前,我校各接收直博生招生..
  • 2.申请人必须参加相关院系组织的复试,各..
  • (五)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上缴纳报名费、确认待录取通知
  • (六)复审
  • 1.毕业时未能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 2.患有严重生理或精神疾病、不能坚持学习..
  • 3.申请材料存在伪造现象或者申请人故意隐..
  • 五、培养及学位授予
  • 六、学费标准
  • 七、本办法如有变化以研究生院解释为准。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门类,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共建学科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17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6个。学校另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

2017年,学校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教育学、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北京市共建学科,分别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相关学科签约共建世界一流学科。2019年,学校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类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人,在1663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94人,副高职称人数688人,博士1054人,硕士50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博士生导师375人,硕士生导师1447人,并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根据教育部有关推免生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21年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工作办法公布如下:

一、接收专业及名额

我校2021年可接收校内外直博生的招生专业及名额详见《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接收校内外直博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5)。我校招收的直博生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学位类型均为“学术型”,录取类别均为“非定向就业”。

二、奖励办法

为鼓励更多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我校博士研究生,凡被我校接收的2021年校内外直博生入学后均可获得18000元的奖励。

三、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身心健康;

2.诚实守信,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大学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

3.申请人须是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高等院校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获得现就读学校的2021年推荐免试资格;

4.外国语程度达到本科毕业授予学士学位成绩要求,毕业时须获得学士学位;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6.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浓厚的专业兴趣,有培养潜质;

7.有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

8.符合我校接收直博生院系提出的其他申请条件(附件6)。

四、申请及考核程序

()报名预申请

9月28日前,为方便考生咨询推免事宜和提交个人推免申请,我校为考生提供各接收直博生招生院系的联系方式和预报名邮箱(附件1),具体推免事宜可咨询相关院系或通过邮件发送个人推免申请。申请人填写《首都师范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批表》(附件2),将申请表发送至各预报名邮箱进行预报名。

凡进行预报名、申请我校2021年直博生且符合接收条件的同学,我校将优先安排复试、优先接收。

()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上报名

9月28日-10月25日(以教育部推免系统开通时间为准),所有申请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址:),进行注册、填写基本信息和网上报名。

()申请材料

1.《(附件2)(请正反面打印)2份;

2.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1份;

3.外语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4.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表1份(申请人所在院系审查申请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院系党委公章,样表见附件3)。

5.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6.《专家推荐书》(样表见附件4)2份。自行下载并请专家填写、签名。

7.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可以证明自己综合素质、学术潜力的其他材料。

()复试与接收

1.10月25日前,我校各接收直博生招生院系负责接收直博生的申请材料,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者及时发出复试通知,组织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复试。

2.申请人必须参加相关院系组织的复试,各相关院系从复试合格的申请人中择优确定拟接收名单,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发送待录取通知。我校不再向接收的直博生发放纸质版接收函。

()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上缴纳报名费、确认待录取通知

被我校接收的直博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9月28日-10月25日)通过“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网址:),完成注册、填写基本信息、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费、确认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等所有环节。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待录取通知的视为自动放弃被接收资格。

(六)复审

入学时我校还将进行录取资格复审。复审中如发现申请人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则取消申请人的入学资格。

1.毕业时未能获得学士学位证书;

2.患有严重生理或精神疾病、不能坚持学习,或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有可能影响到他人健康;

3.申请材料存在伪造现象或者申请人故意隐瞒有可能影响其录取的信息等其他情况。

五、培养及学位授予

直博生入学后即为博士生身份,学制为5年,应修读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并完成其它必修环节,达到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后颁发博士毕业证书,授予博士学位。

直博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淘汰,在其进入研究生学习后第4学期末或第5学期初进行,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如果考核小组认为不适合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习、可完成硕士学位学习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由培养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核,获得批准后可按硕士学位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六、学费标准

我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一般为10000元/生/学年,直博生按学制5年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前缴纳。2021年学费标准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七、本办法如有变化以研究生院解释为准。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20年9月15日

原标题: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门类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教育部有关推免生工作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22年接收校内外

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门类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第

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预报名工作补充通知

欢迎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并通过院系问卷星链接进行预报名。凡进行预报名、申请我校2022年硕士推免生且符合接收条件的同学,我校将优先安排复试、优先接收。具体请查看《首都师范大学2022年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特别提醒:1.已参加我校2021年暑期夏令营并获得所在本科学校推免资格的“杰出营员(特别优秀营员)

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门类,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

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门类,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门类,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生)工作办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为做好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本科直博生,以下简称“直博生”)工作,特制定本办法。一、基本概念与要求(一)有关定义1.直博生是选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考核选拔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2.本办法所称接收,是指招生学院对报考本学院的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办法

现将我校2019年接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办法公布如下:学费及奖助政策1.所有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生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按三学年缴纳。本科直博生前两学年按学术学位硕士生标准缴纳学费,后三学年按学术学位博士生标准缴纳学费,即为1万元/生.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学费标准详见各专业学位硕士简章。2.我校奖助体系包括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为做好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特制定本办法。一、基本概念与要求(一)有关定义1.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2.本办法所称

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收类型1.硕士学位研究生: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博士学位研究生:在部分学科和专业招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学术学位型博士研究生。二、学习方式及年限1.学习方式:全日制2.基本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为3年;本科起点直博生为5年(第2年进行阶段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阶段培养)。三、基本条件1.热爱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