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2020-10-16 10:21  西安理工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依托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紧密结合我国西北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需求,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并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服务水利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已形成了“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推进创新”的专业特色。2012年本专业首次通过有效期为六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年专业教学团队获批陕西省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16年本专业所在学院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较改革试点学院以及水资源与水环境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本专业成为陕西省首批重点建设的“一流专业”;2018年本专业再次通过有效期为6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本专业入选陕西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9人(二级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实验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重要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第16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20位教师具有国外学习与合作研究经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陕西省本科高校省级教学团队。

本专业专职教师潜心开展教学研究,《21世纪陕西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水利类人才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等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和《面向旱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立体模式》等获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专职主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获省级教材一等奖1部;主持各类教学研究项目40余项。201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50人次获得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其中获得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水利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励30人次、省部级奖励10人次。

近五年本专业专职教师依托水利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大量横向科研项目,科研到款合计约1.2亿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项。

主要课程

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地下水水文学、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河流动力学、水环境化学、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电能源利用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课程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水文测验实习、自然地理学实习)、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水文学原理课程设计、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水文预报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水利经济课程设计、水土保持课程设计等)、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课程实验及上机

水文学原理实验、气象学实验、地下水文学实验、水环境化学实验、水力学实验等课程实验。

C语言程序设计、水利工程制图及CAD、工程测量学、运筹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水文水利计算、工程应用软件及案例分析等上机实习。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为在水利水电、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管理和科研等工作。

原标题: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依托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紧密结合我国西北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需求,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等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并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服务水利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已形成了“注重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习形式:学制:5年】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方面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方面实用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地质矿产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勘测、评价

长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究竟研究什么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水利的重要专业领域。随着社会及经济发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基础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确立了水资源三大战略资源之一的地位。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全球性普遍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不合理配置、洪涝灾害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全日制本科工学专业,其源自2001年11月正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13年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使其掌握光学、电子、机械、测量、计算机等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从事光电仪器设计、光电系统分析、激光技术应用能力的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简介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在电力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领域从事信息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与集成、制造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①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传统专业,早创办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专业。本专业依照新形势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思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流体机械能量转换原理、发电厂主要动力设备及电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核心,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我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微电子学专业,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正式招生,2013年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以微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为专业特色,突出以学生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依照新工科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思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风能转换原理、太阳能发电原理,风电场规划、风电厂动力设备及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从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厂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有专业教师34人,其中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托市政工程博士二级学科,结合水利和土木行业背景,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与雨洪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排水、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西安理工大学早开设专业之该专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87年被评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1998年划转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设有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军民两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和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