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2021-04-13 11:33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
  •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三条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
  •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全国国际..
  •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
  • 第六条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国..
  • 第七条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备相..
  • 第八条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
  • 第九条高等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
  • 第十条高等学校按照其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自..
  •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制定和..
  •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对报名申请的外国公民..
  •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经征得原招生学校同意,可..
  •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收费项目和标..
  •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国际学生教学计划纳..
  • 第十六条国际学生应当按照高等学校的课程安..
  • 第十七条国际学生入学后,经学生申请、高等..
  • 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
  • 第十九条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
  •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国际学生..
  • 第二十一条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国际..
  • 第二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明确承担国际学生管..
  •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向国际学生公开学校..
  •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为国际学生提供食宿..
  • 第二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
  • 第二十六条高等学校鼓励国际学生参加有益于..
  • 第二十七条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同意,可以在..
  • 第二十八条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批准,可以在..
  • 第二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
  • 第三十条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
  • 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参照中国学生学籍管理规..
  • 第三十二条中国政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
  •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高等..
  •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设立奖学金
  • 第三十五条外国人申请到本办法第二条所指的..
  • 第三十六条国际学生所持学习类签证注明入境..
  • 第三十七条外交部对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
  • 第三十八条学校招收未满十八周岁且父母不在..
  • 第三十九条国际学生入学时应当按照中国卫生..
  • 第四十条学校实行国际学生全员保险制度
  •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国际..
  • 第四十二条负有国际学生管理职责的国务院教..
  • 第四十三条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
  • 第四十四条高等学校在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过..
  • (一)违反国家规定和学校招生规定招生的;
  • (二)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牟利行为的;
  • (三)未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未按项目、标准收费的;
  • (四)违规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的;
  • (五)教学质量低劣或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中的短期学习是指在中国学..
  • 第四十六条中国境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
  • 第四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
  •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 第二章招生管理
  • 第三章教学管理
  • 第四章校内管理
  • 第五章奖学金
  • 第六章社会管理
  • 第七章监督管理
  •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

本办法所称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

本办法第二至五章适用于高等学校。实施学前、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其对国际学生的招生、教学和校内管理,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应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规范管理、保证质量。

国际学生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风俗习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学习任务。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全国国际学生工作,负责制定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的宏观政策,指导、协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国际学生工作,并可委托有关单位和行业组织承担国际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国务院外交、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际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负责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学前、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工作的相关政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国际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制度,具体负责国际学生的招收与培养。

第二章 招生管理

第七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招收国际学生。

第八条 招收国际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事项和程序进行备案。

第九条 高等学校招收国际学生,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类别为:预科生、进修生和研究学者。

第十条 高等学校按照其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自主确定国际学生招生计划和专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制定和公布本校国际学生招生简章,并按照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招收国际学生。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对报名申请的外国公民的入学资格和经济保证证明进行审查,对其进行考试或者考核。国际学生的录取由学校决定;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学校不得招收。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经征得原招生学校同意,可以接收由其他学校录取或者转学的国际学生。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高等学校应当公布对国际学生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退学、转学的退费规定。收费、退费以人民币计价。

第三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将国际学生教学计划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选派适合国际学生教学的师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第十六条 国际学生应当按照高等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参加课程学习,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毕业考试或者考核。学校应当如实记录其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

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

第十七条 国际学生入学后,经学生申请、高等学校同意,国际学生可以转专业。转专业条件和程序由学校规定。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是高等学校培养国际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不到学习要求的国际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补习条件。

第十九条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开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国语言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学位论文可以使用相应的外国文字撰写,论文摘要应为中文;学位论文答辩是否使用外国语言,由学校确定。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国际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选择实习、实践地点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国际学生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对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高等学校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学籍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

高等学校为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国际学生颁发学位证书。

第四章 校内管理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明确承担国际学生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国际学生的招收、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毕业后的校友联系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当向国际学生公开学校基本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招生简章以及国际学生管理与服务制度,方便国际学生获取信息。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国际学生提供食宿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并公布服务设施使用管理制度。国际学生在学校宿舍外居住的,应当及时到居住地公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鼓励国际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其参加文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国际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公益活动、中国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

高等学校一般不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军训、政治性活动。

第二十七条 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同意,可以在校内指定的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民族的内容或者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

第二十八条 国际学生经高等学校批准,可以在学校内成立联谊团体,在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接受学校的指导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国际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内不得进行传教、宗教聚会等任何宗教活动。

第三十条 国际学生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

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的具体管理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参照中国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开展国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学校对国际学生做出退学处理或者开除学籍处分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

第五章 奖学金

第三十二条 中国政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并鼓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委托高等学校培养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应当优先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

第三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以为国际学生设立奖学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国际学生奖学金,但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六章 社会管理

第三十五条 外国人申请到本办法第二条所指的学校学习的,应当在入境前根据其学习期限向中国驻其国籍国或居住地国使领馆或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申请办理X1字或X2字签证,按照规定提交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证明和学校出具的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

第三十六条 国际学生所持学习类签证注明入境后需要办理居留证件的,应当自入境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拟居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学习类外国人居留证件。

第三十七条 外交部对外国驻华外交代表机构、领事机构及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人员及其随任家属申请到学校学习另有规定的,依照外交部规定执行。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学校不得招收。

第三十八条 学校招收未满十八周岁且父母不在中国境内常住的国际学生,须要求其父母正式委托在中国境内常住的外国人或者中国人作为该国际学生的监护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学校可以接受以团组形式短期学习的国际学生,但应当预先与外方派遣单位签订协议。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学校接受团组形式短期学习国际学生的,外方派遣单位应当按照其所在国法律规定,预先办理有关组织未成年人出入境所需的法律手续,并应当派人随团并担任国际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监护人。

第三十九条 国际学生入学时应当按照中国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到中国卫生检疫部门办理《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确认手续或者进行体检。经体检确认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的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学校实行国际学生全员保险制度。国际学生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投保。对未按照规定购买保险的,应限期投保,逾期不投保的,学校不予录取;对于已在学校学习的,应予退学或不予注册。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监督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国际学生培养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 负有国际学生管理职责的国务院教育、公安、外交等行政部门,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国际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国际学生,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四十四条 高等学校在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以下行为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限制其招收国际学生:

(一)违反国家规定和学校招生规定招生的;

(二)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牟利行为的;

(三)未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未按项目、标准收费的;

(四)违规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的;

(五)教学质量低劣或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短期学习是指在中国学校学习时间不超过180日(含),长期学习是指在中国学校学习时间超过180日。

第四十六条 中国境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招收国际学生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招收国际学生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学生的招收、培养和管理,以及中国境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培养和管理,按照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外事、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2000年1月31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1999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原标题:2019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2019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为国际学生在中国境内学校学习提供便利,增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本办法所称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考试大纲

文件附件:点击下载附件:2022年单招考试考试大纲.zip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考试费缴费指南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章程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单独招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录取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部有关规定,按照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1〕325号),结合学校单独招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全称为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推迟单独招生考试时间通知

根据省教育厅最新文件精神,我院2022年单独招生考试继续推迟,再次顺延两周进行,具体考试工作安排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院官方招生微信公众号(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和学院官网。1、考试时间4月21日—22日2、考试地点由各地州市教育考试院组考,根据考生的高考报名点所在地州市划分考试地区,如:考生号为0101****05,前两位为01,则为长沙地区考点,具体考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考点考生须知

根据上级防疫部门要求,长沙本校考场考试当天须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身份证、准考证、现场收集《2022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考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登记表》(附件一)、《个人健康信息申报表》(附件二),请考生提前打印,并如实填写。咨询电话0731-84083978。文件附件:点击下载附件:附件一、2022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

2022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推迟单独招生考试时间的通知

根据省教育厅最新文件精神,我院2022年单独招生考试继续推迟,再次顺延两周进行,具体考试工作安排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院官方招生微信公众号(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和学院官网。1、考试时间4月21日—22日2、考试地点由各地州市教育考试院组考,根据考生的高考报名点所在地州市划分考试地区,如:考生号为0101****05,前两位为01,则为长沙地区考点,具体考

2020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方向)

专业概况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底蕴雄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名专业之本专业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首批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国家级骨干专业,是现代物流管理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在2009年湖南省高职学院同类专业评估中位居第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一,2019年招收首批留学生。根据济经社会发展与企业用人

2021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简章

留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专升本(3+2)合作项目中德政府批准湖南省唯一与德国高校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代码:13940学院简介学校成立于1965年,由湖南省商务厅主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400余人。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专业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

2021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招生代码:4756学校成立于1965年,距今已有56年办学历史。属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是一所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专业的公办全日制通高等院校,隶风于湖南省商务厅。学校办学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果突出,行业优劳明显,就业保障有力。留学德国北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