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法理学和宪法学》

2019-01-18 14:45  黑龙江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考试要求
  • 1.熟练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及重要基本问题,具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 2.熟练掌握宪法学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灵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 二.考试内容
  • (一)法理学
  • 第一章 法学
  • 1.法学的研究对象。2.法学的研究方法。3.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 第二章 法理学的性质与对象
  • 1.法理学的性质。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法理”的语义和意义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2.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
  • 第四章 法、法律
  • 1. 法的本质。2. 法的基本特征。3.法的规范作用。4. 法的局限性。
  • 5.法学史上的法定义。6.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 第五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 1.法的渊源的语义。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3.法的分类。4.法的效力的概念与范围。
  • 第六章 法律体系
  • 1.法律体系的概念。2.法律部门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七章 法的要素
  • 1.法的要素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概念。3.法律规则的概念与分类。
  • 4.法律原则的概念与分类。
  •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权利和义务的分类。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第九章 法律行为
  • 1.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
  • 第十章 法律关系
  • 1.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2.法律关系的分类。3.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种类。
  • 4.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概念。5.法律事实的概念。
  •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 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构成。2.法律责任原则的种类。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 4.免责的条件和方式。
  • 第十二章 法的历史
  • 1.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2.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3.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 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 第十三章 法律演进
  • 1.法律演进的概念。2.法律继承的概念。3.法律移植的概念。4.法制改革的概念。
  •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
  • 1.法律现代化的特征。2.法律国际化的趋势。3.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标志和内容。
  • 4.法律本土化的基本表现。5.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目标。
  • 6.中国参与构建世界新秩序的路径。
  • 第十五章 法的制定
  • 1.立法的概念和特征。2.立法体制的概念。3.依法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 4.科学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4.民主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 第十六章 法的实施
  • 1.法的实施的概念。2.全面实施宪法的精髓要义。3.执法的概念及原则。
  • 4.司法的概念及原则。5. 守法的概念与守法的根据和理由。6.守法的原则。
  • 第十七章 法律程序
  • 1.法律程序的概念。 2.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3.正当法律程序的构成要件。
  • 4.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5.程序正义的意涵和功能。
  •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 1.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2.法律职业保障的概念。3.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伦理。
  • 4.律师的职业伦理。5.法律职业思维的特点。
  •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 1.法律方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法律发现的特点和途径。3.法律解释的概念。
  • 4.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5.法律解释的原则。6.法律推理的概念。
  • 7.法律论证的概念。8.司法数据处理的概念。9.司法数据处理的原则、规则和方法。
  •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 1.法的价值的概念。2.法的价值体系。3.法的价值整合的原则。
  • 4.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
  • 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
  • 1. 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2.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3.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 4.正义的含义和种类。5.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
  • 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
  • 1. 人权的概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 3.人权体系的概念及分类。4.新兴人权的内容。5.国内法对人权的保护。
  • 第二十三章 法治原理
  • 1.法治的概念。2.现代法治的一般要义。3.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要义。
  • 5. 法制的含义。5.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6.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
  • 7.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
  • 第二十四章 法治与经济和科技
  • 1. 经济与法律的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核心内涵和要求。
  • 3.科技对于法治的影响。4.法治对于科技的作用。5.网络社会的法律问题。
  • 第二十五章 法治与社会发展
  • 1. 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2.执政党与法的相互作用。3.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 4. 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5.法治与社会治理。4.法治与生态文明。
  • 第二十六章 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
  •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
  • 5. 法治中国的概念。6.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 (二)宪法学
  •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 第一节宪法释义
  • 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特征。
  •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
  • 1.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2.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
  •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 1.宪法产生的条件。2.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3.宪法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 1.1982年宪法的特点。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 1.宪法制定权的概念。2.宪法制定程序。
  •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 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法治原则。
  • 第五章宪法形式
  • 1.宪法形式。2.我国宪法的形式。
  • 第六章宪法规范
  • 1.宪法规范的概念和特点。2.宪法规范的种类。
  • 第七章宪法关系
  • 1.宪法关系的概念和主体。2.宪法关系的内容。
  • 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 1.宪法的基本价值。2.宪法的作用。
  • 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
  • 1.宪法观念的概念和种类。2.宪法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 第十章国家性质
  • 1.国家性质的概念。2.我国的国家性质。3.爱国统一战线4.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5.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 第十一章国家形式(上)
  •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与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概念。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 第十二章国家形式(下)
  •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 1.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2.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
  • 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2.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机关。
  •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法理学和宪法学 考试科目代码:[804]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及重要基本问题,具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宪法学中具普遍性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灵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法理学

第一章   法学

 1. 法学的研究对象。2. 法学的研究方法。3. 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第二章  法理学的性质与对象

1.法理学性质。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 “法理”的语义和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2.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四章  、法律 

1. 法的本质。2. 法的基本特征。3.法的规范作用。4. 法的局限性

5. 法学史上的法定义。6. 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第五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1.法的渊源的语义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3.法的分类。4.法的效力的概念与范围

第六章  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的概念2.法律部门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1.法的要素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概念3.法律规则的概念与分类

4. 法律原则的概念与分类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权利和义务的分类。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九章  法律行为

    1.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章  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2.法律关系的分类。3.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种类

4.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概念。5.法律事实的概念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构成2.法律责任原则种类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4.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

    第十二章  法的历史

1. 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2.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3.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4.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法律演进 

1.法律演进的概念。2.法律继承的概念3.法律移植的概念4.法制改革的概念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

1. 法律现代化的特征2.法律国际化的趋势。3. 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标志和内容

4. 法律本土化的基本表现。5.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目标。

6. 中国参与构建世界新秩序的路径。

第十五章  法的制定

1.立法的概念和特征。2.立法体制的概念。3.依法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4.科学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4.民主立法原则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第十六章  法的实施

1.法的实施的概念。2.全面实施宪法的精髓要义。3.执法的概念及原则

4.司法的概念及原则5. 守法的概念与守法的根据和理由6. 守法的原则。

    第十七章  法律程序

1.法律程序的概念。 2.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3.正当法律程序的构成要件

4.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5.程序正义的意涵和功能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1. 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2.法律职业保障的概念。3.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伦理。

4. 律师的职业伦理。5. 法律职业思维的特点。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1. 法律方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法律发现的特点和途径。3.法律解释的概念

4.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5. 法律解释的原则。6.法律推理的概念

7. 法律论证的概念8. 司法数据处理的概念。9. 司法数据处理的原则、规则和方法。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1.法的价值的概念2.法的价值体系。3.法的价值整合的原则

4.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

    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

1. 秩序的维护作用2.法自由的保障作用3.法效率的促进作用

4.正义的含义和种类。5.正义的实现作用

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

1. 人权的概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3.人权体系的概念及分类。4. 新兴人权的内容。5. 国内法对人权的保护。

    第二十三章 法治原理

1.法治的概念。2. 现代法治的一般要义。3. 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要义。

5. 法制的含义。5. 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6.人治的主要区别

7. 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 

第二十四章 与经济和科技

1. 经济与法律的关系。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核心内涵和要求。

3. 科技对于法治的影响。4. 法治对于科技的作用。5. 网络社会的法律问题。

第二十五章 社会发展

1. 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2. 执政党与法的相互作用。3. 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4. 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5. 法治与社会治理。4.法治与生态文明。

    第二十六章 全面依法 建设法治中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  

5. 法治中国的概念。6. 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宪法学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第一节宪法释义

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特征。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

1.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2.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宪法产生的条件。2.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3.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982年宪法的特点。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1.宪法制定权的概念。2.宪法制定程序。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法治原则。

    第五章宪法形式

1.宪法形式。2.我国宪法的形式。

    第六章宪法规范

1.宪法规范的概念和特点。2.宪法规范的种类。

第七章宪法关系

1.宪法关系的概念和主体。2.宪法关系的内容。

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1.宪法的基本价值。2.宪法的作用。

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

1.宪法观念的概念和种类。2.宪法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第十章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概念。2.我国的国家性质。3.爱国统一战线4.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5.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形式(上)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与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概念。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第十二章国家形式(下)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2.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2.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机关。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

    1.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2.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十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1.公民和国籍的概念。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3.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含义。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1.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2.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3.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

    第一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2.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3.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4.特定人的权利。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2.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第十五章选举制度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说

    1.选举制度的概念。2.选举制度的体制。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差额选举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

1.直接选举程序。2.间接选举程序。3.我国几种特殊的选举

    第四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1.对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2.对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3.代表的辞职。4.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

    第十六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说

    1.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第二节代议机关

1.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国家元首

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

第四节行政机关

1.我国的国务院。2.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五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1.我国的审判机关。2.我国的检察机关。

第六节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组成.任期和职责

    第十七章 政党制度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第十八章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

    1.宪法实施的概念.构成与特点。2.宪法实施的原则。

第二节宪法实施的条件

宪法实施的主要条件。

    第三节宪法实施保障

1.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2.宪法实施保障体制。3.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4.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

第十九章 宪法解释

1.宪法解释的含义和原则。2.宪法解释的机关。3.宪法解释的程序。

第二十章 宪法修改

1宪法修改的含义。2.宪法修改的方式。

    第二十一章 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节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1.违宪审查的概念和特征。2.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和司法审查的区别。

    第二节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

1.司法机关审查模式。2.立法机关审查模式。3.专门机关审查模式。4.复合审查模式。

第三节违宪责任

1.违宪责任的概念和特征。2.违宪责任的形式。

第四节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1.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2.健全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注:法学理论与宪法学共一张卷,分值各占50%

.参考书目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宪法》(第四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原标题: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法理学和宪法学》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法理学和宪法学》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法理学和宪法学考试科目代码:[804]考试要求1.熟练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及重要基本问题,具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2.熟练掌握宪法学中具普遍性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灵活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法理学第一章法学1.法学的研究对象。2.法学的研究方法。

2022年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齐齐哈尔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附件【齐齐哈尔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rar】

2019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法理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一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2考试科目名称:业务课一(法理学)考试要求:2019年民商法、法学理论、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一(法理学),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这门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能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对重要的知识点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能够较好运用。考试内容:法理学1.法的概念:法的基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刑法和民法》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刑法和民法试科目代码:[704]考试要求: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重要的学科之本大纲的编写是对该学科的纲目性介绍,仅供报考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2.熟练、系统、全面掌握刑法学的相关理论并具备运用刑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技能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公共管理学》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公共管理学考试代码:[733]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知识,并能运用所掌握的原理与知识对现实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考试内容第一章管理学概述管理的含义与性质、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主体、管理环境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公共行政学》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公共行政学考试科目代码:[833]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2.具备运用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1.行政学的基本概念a:行政学概述(对行政含义的多角度理解。行政的含义。行政与管理的区别。行政学的含义及其学科特点。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

2018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法理学》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一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2考试科目名称:业务课一(法理学)考试要求:2017年民商法、法学理论、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一(法理学),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这门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能够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对重要的知识点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能够较好运用。考试内容:法理学1.法的概念:法的基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物化部分)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物化部分)考试科目代码:75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大纲所要求的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考试内容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热力学概念与术语系统与环境;广延性质和强度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热与功;可逆体积功;内能;恒容热;恒压热与焓;

2019年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和声、作品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和声、作品分析考试科目代码:[857]考试要求考生应具有和声理论知识、曲式理论知识和曲式分析的专业技能,了解和声、曲式发展的历史,掌握传统和声写作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知识技能,了解20世纪和声的风格与特征和现代音乐的风格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应用,能对相关资料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

202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考试点公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1〕2号)及《关于做好2022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黑招考发〔2021〕77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报名考试点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公告,请考生仔细阅读并参照执行!一、哈尔滨医科大学报名考试点受理报名考生范围1.哈尔滨市报考哈尔滨医科大学而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