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1)专业特色本专业源于北京交通大学于20世纪六十年代设立的劳动经济学教研室,在多年开办劳动经济学硕士点(1998年)和社会保障硕士点(2004年)的基础上,2012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专业特色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我国劳动经济及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1)专业特色本专业源于北京交通大学于20世纪六十年代设有的劳动经济学教研室,在多年开办劳动经济学硕士点(1998年)和社会保障硕士点(2004年)的基础上,2012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专业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我国劳动经济及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培养目标本专业旨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修业年限:四年(二)培养层次:本科(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四)人才培养目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持续的学习力,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及统计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劳动与社会保障(仲裁与监察)(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劳动社会保障行业一线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具有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劳动社会保险业务办理和劳动人事管理服务等职业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劳动争议处理及人力资源服务人才。(二)核心课程: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事务,劳动关系,社保业务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
1984年,该院劳动经济学专业开始招生,1986年设立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险硕士点,1994年设立劳动经济学博士点,1996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1998年全国首家设立社会保障硕士点,2003年设立社会保障博士点,并与应用经济学专业共享一个博士后流动站。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变化与发
劳动与社会保障1专业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理论和政策研究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隶属管理学门类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基于人身风险的社会保障及员工福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2022年继续招收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35200,招生方向为:01社会工作与管理、02社会政策。具体招生计划请考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25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035200社会工作所有方向
单位代码:1002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联系部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电话:010-58801508联系人: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备注025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105 035200社会工作80专业学位接收推免生18人左右 01不设方向(珠海)全日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所属院系:保险学院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外语基础,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资金配置管理(年金规划管理、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社会保障学原理、员工福利计划、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