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博士研究生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启事

2018-06-19 23:12  云南师范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应聘要求
  • (一)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者,原则上应聘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 (二)具有从事农业工程方面研究经历、已经获得博士学位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三)除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在我校农业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不在本次博士后工作岗位招聘的考虑范围之内;
  • (四)除上述要求外,应聘人员还必须在业务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攻博期间及博士入站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核心或CSCI期刊上发表博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会议EI检索除外)论文1篇以上;
  • 2.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 3.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排名前3)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且项目已结题;
  • 4.作为主要研究成员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五)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六)热爱科学研究,求真务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风,能够胜任学术和科研竞争,在近期内可脱产到岗。
  • 二、岗位待遇、职责
  • (一)岗位待遇按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 (二)岗位职责按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 (三)根据《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云人社发〔2014〕85号)规定,全职在站博士后可申报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经费(8万/年,两年16万元);
  • (四)合作导师对全脱产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次性提供10万元/人的科研经费,对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次性提供5万元/人的科研经费。
  • 三、招聘程序
  • (一)申请者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
  • (二)申请者需提交以下材料:
  • 1.一般性材料
  • (1)《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进站审核表》、《专家推荐信》一式叁份(含原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需分别提交考核意见表)
  • (2)身份证复印件。
  •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
  • (4)近三年表明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证明(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等);
  • (5)近期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
  • (6)本人及配偶、子女身份证、结婚证及独生子女证(提供复印件,原件交验)。
  • 2.特殊材料
  • (1)定向、委托培养的博士和在职人员需提交其人事关系所属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脱产做博士后的证明,对已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的申请者,还需提交其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解除其人事关系的证明。
  • (2)辞职人员须提交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管理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按照人社部发〔2009〕63号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 (3)留学博士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二者居其一)。留学博士出国前已注销户口,需提供户口注销证明。
  • (4)现役军人应由所在部队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同意脱产做博士后的证明。
  • (5)转业(复员)军人须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原军队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的证明,或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的转业(复员)批函。
  • (6)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还须提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和《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 (7)如所在单位无独立人事权限,但该单位与当地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进站人员应出具该单位与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代理协议书复印件,以及所在单位同意其作博士后的证明。
  • (8)出站人员再次申请做博士后
  • (9)留学博士做博士后,须提供国家教育部的学历认证书。
  • 四、博士后合作导师
  • (一)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 (二)合作导师简介
  • 五、截止时间
  • 六、联系方式
  • 1、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 2、“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优良、深厚基础、良好发展态势的知名大学,是中国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重点高校。学校前身是北大、清华、南开1938年南迁昆明建立的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范学院(文、理、工、法商、师范5大学院之一),1946年5月三校北返,将师范学院成建制留下来,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南师范大学。

经过80年风雨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形式层次丰富多样、实力水平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占地3300多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各类在校学生5万多人;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2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硕士点17个,本科专业90多个;学校与美、英、加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共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人,也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多的高校之一,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学校还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原创科研成果,为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挥过重大作用、做出过重大贡献。

2009年,云南师范大学获准并建立了“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社部发〔2009〕107号),使学校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基地。该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凝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专家,以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骨干,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同时,该流动站也是云南省科技厅第一批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合作。流动站科研条件良好、科研经费充足,站内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以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教授为驻站院士的云南省外籍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重点重大科研平台,有利于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云南师范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因科研需要,2018年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3名。

一、应聘要求

(一) 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者,原则上应聘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二) 具有从事农业工程方面研究经历、已经获得博士学位者,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三)除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在我校农业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不在本次博士后工作岗位招聘的考虑范围之内;

(四) 除上述要求外,应聘人员还必须在业务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攻博期间及博士入站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核心或CSCI期刊上发表博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会议EI检索除外)论文1篇以上;

2.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3.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排名前3)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学术成果,且项目已结题;

4.作为主要研究成员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热爱科学研究,求真务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风,能够胜任学术和科研竞争,在近期内可到岗。

二、岗位待遇、职责

(一)岗位待遇按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职责按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三)根据《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云人社发〔2014〕85号)规定,全职在站博士后可申报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经费(8万/年,两年16万元);

(四)合作导师对全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次性提供10万元/人的科研经费,对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一次性提供5万元/人的科研经费。

三、招聘程序

(一)申请者进入中国博士后网站

http://bg.***/V3/Manage/Login.aspx(全国博士后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填写相关信息;

(二)申请者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一般性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进站审核表》、《专家推荐信》一式叁份(含原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需分别提交考核意见表)

(2)身份证复印件。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

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须由校级学术委员会签发。对提交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的博士后人员,设站单位要在其进站半年后复查其博士学位证书,对没有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员应予退站。

(4)近三年表明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证明(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等);

(5)近期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

(6)本人及配偶、子女身份证、结婚证及独生子女证(提供复印件,原件交验)。

2.特殊材料

(1)定向、委托培养的博士和在职人员需提交其人事关系所属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做博士后的证明,对已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的申请者,还需提交其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解除其人事关系的证明。

(2)辞职人员须提交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辞职的证明或原单位同级政府人事管理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出具的《辞职证明书》。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按照人社部发〔2009〕63号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留学博士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二者居其一)。留学博士出国前已注销户口,需提供户口注销证明。

(4)现役军人应由所在部队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同意做博士后的证明。

(5)转业(复员)军人须提供军官转业证(复员证),或原军队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转业(复员)的证明,或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的转业(复员)批函。

(6)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还须提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和《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7)如所在单位无独立人事权限,但该单位与当地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进站人员应出具该单位与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代理协议书复印件,以及所在单位同意其作博士后的证明。

(8)出站人员再次申请做博士后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可申请到另一个流动站(含授予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9)留学博士做博士后,须提供国家教育部的学历认证书。

(10)外籍人员来华做博士后与国内博士后人员享有同样政策。

四、博士后合作导师

(一)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姓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李  明

能源工程

lmllldy@***

张无敌

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

@***

刘祖明

太阳能光伏器件与系统开发利用

zmliupv@***

龚  明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

gongming63@***

黄遵锡

发酵工程、酶工程及基因工程

huangzunxi@***

杨培志

高效太阳能利用材料与器件

@***

官会林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

ghl0871@***

(二)合作导师简介

李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6年 “云岭教学名师”获得者,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教育部科技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余项,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云南省创新强省计划重点等项目。所完成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5次,其中以第一获奖者获云南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获云南省2000年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中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授权)。现为《太阳能学报》编委,《灾害学》编委。国际期刊《Solar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审稿人。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云南省太阳能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张无敌 男,香港皇室科学院荣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太阳协会常务理事,沼气技术专家库专家,中国土壤学会生物与生物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世界教科文卫组专家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主要从事物质能研究与开发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曾主持和参加课题30余项;转让和产业化成果多项(国外1项,国内多项);发表论文22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1部;获专利11项;获国家专利技术发明金奖、国家专利技术创新银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三等奖(技术进步类)和云南省第二届“挑战杯”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发明制作类作品竞赛二等奖各一项;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师德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研究室主任。

刘祖明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科技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多项(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所完成项目成果获省部级奖3次,其中以第一获奖者获云南省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中外专业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SCI、EI收录5篇。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现任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太阳能协会常务理事,《太阳能学报》编委,《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编委。

龚明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云南省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云南省及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次。现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及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高校首届“十大杰出学术科技标兵”荣誉称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等。现任《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常务编委。

黄遵锡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酶工程专业领域学术带头人,云南师范大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教育厅教学科研带头人,2015年 “云岭学者”获得者。从事发酵工程、酶工程及基因工程方向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基金、云南省攻关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等各项研究基金10余项。其中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耐热植酸梅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第二代高效、高产植酸梅”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处国际先进水平,已进入产业化,科技成果转让费690万元。该成果于2002年获云南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内,该同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其中《植酸酶的研究》被收录为中国博士丛书。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发酵工程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政协委员。

杨培志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效太阳能利用材料与器件研究。近年来,主持或承担了国防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前沿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导基金等多项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8篇;申请发明专利46件,获准授权16件,申请使用新型专利7件,获准授权7件。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007年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5年作为专家设立了云南省基层专家工作站。现任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红外技术》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副理事长,云南太阳能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官会林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各级成果奖励与表彰18项次,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授权专利3项。其中:联合申报的“三七标准化制定与产业发展”项目,获2017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典型农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七规范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获2013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绿肥养地与化肥减施技术集成研究”,获2017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为云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国家科技专家库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关注领域)政策文件解读和起草专家,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专家委员会成员,云南省优势重点学科“农业工程”学科所属“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点负责人和方向带头人。

五、截止时间

申请截止时间:2018年6月25日。

六、联系方式

1、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邹 敏     电话:0871-65941536

2、“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联系人:罗川旭     电话:0871-65940928,邮箱:luochuanxu@***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重要补充:请各位应聘人员将上述材料于2018年6月25日前发送到以下邮箱:luochuanxu@***,邮件标题请注明“农业工程博士后招聘”。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2018年6月5日    

原标题: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启事

2019年云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启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优良、深厚基础、良好发展态势的知名大学,是中国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重点高校。学校前身是北清华、南开1938年南迁昆明建立的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范学院(文、理、工、法商、师范5大学院之一),1946年5月三校北返,将师范学院成建制留下来,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

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启事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优良、深厚基础、良好发展态势的知名大学,是中国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重点高校。学校前身是北清华、南开1938年南迁昆明建立的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范学院(文、理、工、法商、师范5大学院之一),1946年5月三校北返,将师范学院成建制留下来,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

云南师范大学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简章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招生计划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11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20人。2022年招生人数具体以教育部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准。二、学习形式、学制和教学地点(一)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及研究方向详见附件1.《云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目录》,详细情况以专业目录中的研究方向为准,请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严格

2022年云南大学单独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云南大学2022年单独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单独考试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国家急需人才的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招收优秀在职人员。云南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优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和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有关文件要求和云南大学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招生章程。一、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办法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多元招生录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推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更加充分地发挥推免在人才选拔中综合全面、公平自主的优势,推动研究生招生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教育部及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一、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考核考生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招生全程接受纪检部门、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三条学校全称:云南师范大学。国标代码:10681。第四条校区设

2022年云南工艺美术学校高职单独招生招生章程

第一章校名、校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颁发证书第一条学校全称: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国家公办学校)第二条学校代码:14618(国标)第三条学校地址:昆明市安宁市宁泊路54号第四条办学层次:专科第五条办学类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第六条颁发证书: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后准予毕业,由云南轻纺职业学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

2022年云南工艺美术学校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方案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2022年单独招生考试工作方案根据《云南省2022年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办法》《云南省2022年高等职业院校免试招收技能拔尖中职毕业生招生办法》的文件精神,为了组织好我校2022年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招生对象及考试形式招生对象考试(测试)内容考试形式各科目分值总分备注普通高中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省招生考试院提供2204

2022年云南工艺美术学校单独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宁泊路54号,占地431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学校现开设服装设计与服饰类、艺术设计类、食品药品类、机电技术类、人工智能类、信息与云计算类、经济与贸易类、通信类、教育类等30个专业。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业绩显著,近三年来,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校助力云南地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