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2019-06-29 11:5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自动化
  • 3.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年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自动化学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素养,且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装备、产品和技术研发、制造、维护、管理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电机电器装备、电力电气自动化、高端机电装备、轨道电气及自动化等产业领域, 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应用技能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应用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

个性化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高电交直流压输电技术、高电压实验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柔性交直流输变电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配电网与电能质量分析、轨道交通电气工程原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端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输变电、电力运行、工厂配电设计与运行、轨道交通设计与运行、以及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

咨询电话:025-58731487 宋老师 

 

2.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自动化基本理论和各种现代化生产的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采集、处理与应用技术,能够从事人工智能、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检测与自动化仪表、制造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系统操作、装备和产品设计、分析、制造、集成、运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种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控制、管理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坚持以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振兴为导向,融入工程导引和协同创新理念,注重熏陶人文、科学及职业素养,以生为本,广泛吸收信息类工科人才培养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共享教育资源,切实推进多元融合,培养面向江苏地方经济发展、面向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自动化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

特色课程:机器人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机器人视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原理与应用、电机原理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水处理工艺及其自动化等、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

继续深造和就业方向:可攻读自动化、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人工智能、楼宇运行与管理、国防等领域就业。

咨询电话:025-58731487 陈老师 

 

3.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仪器仪表、电子信息、机电装备、汽车和轨道交通车辆、大气和水质环境监测、测量控制与仪器等相关领域,以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应用技能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应用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测量控制与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测量、控制及仪器仪表等领域从事系统开发、制造、集成、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仪表、虚拟仪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特色课程:智能汽车技术、导航定位技术、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微机电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精密测控与系统、计算机测控技术、集散控制系统、仪器科学与技术、机器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车辆仪表、水处理工艺及其自动化等。  

深造或就业方向:航空航天、机械工业、电子通信、电力、医学电子设备与仪器、汽车、轨道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

咨询电话:025-58731487  杨老师 


原标题: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动化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自动化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自动化学院历史沿革:自动化学院前身为滨江学院自动控制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硕士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等载体和平台支撑创建。滨江学院迁址无锡办学,自动化学院继续共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资源外,坚持“服务地方经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商学院学院简介商学院现有3个系8个专业,分别是金融与贸易系(金融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务与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学生规模约2400人。其中金融工程专业获批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商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和职称结构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理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理学院学院简介理学院是在滨江学院原理学系基础上组建的,并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江苏省统计科学基地”、“数学教育实验中心”等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专业设置:学院紧紧围绕当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大数据、云计算的迫切需要,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2018年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自动化学院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素养,且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装备、产品和技术研发、制造、维护、管理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电机电器装备、电力电气自动化、高端机电装备、轨道电气及自动化等产业领域,培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简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电子工程与理学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等学科与江苏省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金匮创新创业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省级工程、环境危害要素监测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环境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环境工程学院学院简介环境工程学院立足国家健康发展战略,依托长三角区域对环境相关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重点培养应用化学、环境、生态和生物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环境工程学院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非常契合国家战略、区域特点和人才需求方向。且随着新时代对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将来对环境相关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增加。专业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物联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物联网工程学院学院简介物联网工程学院其前身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系,具有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学院本着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宗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培养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学院目前设有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轨道交通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是滨江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是应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而开设的新型工科学院,该学院聚焦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坚持内涵发展和行业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轨道交通人才。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建立了较完整的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开设有五大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大气与遥感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大气与遥感学院学院简介大气与遥感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2018年迁址无锡办学,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部A+级学科(大气科学)和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优势,目前已建设成为以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和安全工程等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人文法政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2021年人文法政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人文法政学院学院简介无锡学院人文法政学院目前设有外语系和法律系。其中,外语系负责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教学,法律系负责法学专业的教学。学院学科积淀深厚,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优秀,承担省级及市厅级课题十数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近年来为实现人文学科建设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