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招生简章

2017-12-16 18:10  吉首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1、民族学
  • 2、中国少数民族史
  • 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1、中国古代史
  • 2、中国近现代史
  • 3、专门史
  • 4、历史文献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01(全日制)民族学

 

 

 

 

 

 

 

 

 

 

 

 

 

 

 

 

 

 

 

 

 

 

 

02(全日制)马克思主义民

 

 

 

① 中 国 民

 

 

 

 

 

 

 

 

 

 

族理论与政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

 

族概论

 

 

 

 

 

民族学通论

 

 

 

 

 

 

 

 

 

03(全日制)中国少数民族

 

语一 ③704 文化人类学理论

② 文 化 人

 

 

 

 

④809 民族学调查理论与方法

 

类 学 调 查

 

030400

 

 

 

 

方法

 

 

 

 

 

 

04(全日制)中国少数民族

 

 

 

 

族学

 

经济

 

 

 

 

 

 

 

 

 

 

 

 

 

 

 

 

 

 

 

 

 

 

 

 

 

 

 

 

 

 

 

 

 

① 中 国 民

 

 

 

05(全日制)中国少数民族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

民族学通论

族概论

 

 

 

艺术

 

语一 ③704 文化人类学理论

② 文 化 人

 

 

 

 

④810 艺术概论

 

类 学 调 查

 

 

 

 

 

 

 

 

 

 

 

 

 

方法

 

 

 

 

 

 

 

 

 

 

 

 

 

 

 

 

 

 

01(全日制)历史文献学

 

 

 

① 中 国 思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

 

想史

 

 

 

 

 

 

 

060200

02(全日制)专门史

 

中国通史

 

 

语一③715 历史学基础(自命

② 中 国 文

 

 

 

 

 

 

 

国史

 

03(全日制)中国近现代史

 

 

 

 

 

题)④--无

 

化史

 

 

 

 

 

 

 

 

 

 

 

 

 

 

 

04(全日制)中国古代史

 

 

 

 

 

 

 

 

 

 

 

 

 

 

 

 

 

 

 

 

 

 

学院(所、室)简介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由历史学系和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组成,是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拥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师范)和民族学、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民族学也是我校唯一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专业,2013 年开始招收首届“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生态扶贫项目博士”,2014 年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的民族学学科系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湖南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生态民族学”研究基地、武陵山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和“武陵山区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促进”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平台。民族学学科作为吉首大学的龙头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学科,填补了湖南省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学科形成民族学、生态民族学、历史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六个二级学科。中国史系吉首大学重点学科。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和历史文献学四个二级学科。

 

历史与文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1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 人,博士生导师 4 人。省级学术带头人 3 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 5 人。另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专家 12 人。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突显特色,取得了硕的成果丰。2000 年以来,学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3 项,一般项目 22 项,各类省部级项目 40 余项,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署科研项目各 1 项,福特

 

基金1 项,研究经费共计约 500 余万元。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出版“生态人类学研究丛书”、“文化与田野丛书”、“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文库”、“百苗图研究丛书”、“历史民族志研究丛书”、“历史人类学文献典籍研究丛书”和“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经典著作翻译丛书”等学术专著 50 余部,在全国各地建有 17 个田野工作基地。

 

学院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多次主办或参与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与台湾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海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科点简介

 

●民族学

 

1、民族学

 

主要包括“西南地区民族研究”和“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两个方面。“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主要运用民族学学科理论和方法,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族际关系、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宗教信仰及其功能、民族文化形态及其保护等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服务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主要运用民族学学科理论与方法,针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如民族地区社会心理、宗教事务、民族地区社会风险、民族区域自治以及民族传统组织与法律文化在现代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为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2、中国少数民族史

 

主要包括对民族区域开发史、民族历史文献、民族政治、宗族与社区组织、民族政治文化史、土司制度、多民族社区变迁等领域的研究。着力探讨民族历史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相互关系,重点研究民族历史的文化背景及其机制,分析民族历史的演进与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通过阐释民族历史的文化动因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轨迹,以及它们的区域特征,努力建立“区域史”视野下的民族历史的文化分析模式。

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主要包括经济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民族生计方式与产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四个方面。将民族学基础理论、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将民族文化差异理论引入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研究之中,从文化理论视野下观照不同民族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差异,探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之经济规律及其发展道路选择的文化合理性。为民族社会经济之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分析、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包括艺术民族学与艺术遗产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与音乐教育研究、民族舞蹈理论与舞蹈教育研究、民间美术与设计艺术研究四个层面。从民间“底层”来透视民族各类艺术形式下的丰富内涵,考察特定的文化艺术事实,挖掘、整理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资源,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与意义。该方向重点关注民族艺术遗产保护、民族艺术史、民族艺术开发与利用、民族音乐舞蹈、民族宗教艺术、民族艺术美学、民族艺术文献、民族艺术传承与变迁、民族装饰艺术、民族民居、民间手工艺制作等领域的研究,突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等)研究服务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

 

●中国史

 

1、中国古代史

 

该专业立足西南民族社会,面向全国,努力结合本学科的田野调查资料和文本文献资料,主要对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移民、职官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关系与土司等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中国古代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变迁、制度结构、文化与信仰等方面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努力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范式。

2、中国近现代史

 

该专业拟在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视野下,主要侧重晚清及民国政治、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重要思潮和思想人物、民族国家建构以及近现代民族关系互动等展开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注重社会中层与下层的学术关注,重视田野调查及田野资料的运用,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

3、专门史

 

该专业主要侧重于民族社会生态环境变迁、民族区域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近代中国政治与社会思想的研究,揭示某个或某些民族文化和社会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反映区域社会,知识、观念和信仰变化的历程,努力结合学科的田野调查资料,形成学科自身的诠释方法和特色。

4、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对中国历史文献的形成与发展、整理与利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历史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尤以西南明清民族文献为研究重点,将文献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以及史学史、史学思想史等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任务是为文化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而信实的资料,特别是在搜集、鉴别史料上为之建立坚实可靠的资料基础和良好的历史文献运用条件。

 

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120 号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编:416000

 

联系电话:0743-8563903真:0743-8563903

 

联系人及电话:董祥玲

原标题:2018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招生简章

2018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招生简章

历史与文化学院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01(全日制)民族学02(全日制)马克思主义民①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族概论民族学通论03(全日制)中

2022年吉首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吉首大学2022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21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

2022年吉首大学全日制专升本招生章程

2022年吉首大学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吉首大学2022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吉首大学2022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2〕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我校2022年继续面向台湾地区招生。

2017年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

历史与文化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复试时间:2017年3月28日——3月29日复试工作具体安排(一)相关说明1、学院根据教育部划定的复试资格线,结合学院考生实际情况,确定本院的一志愿复试考生名单,调剂复试考生名单以教育部调剂系统为准。2、学院网站公布一志愿复试考生名单,同时由学院电话通知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的通知以调剂系统为准。3、关于

2022年永州龙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春季插班生招生计划

永州龙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年春季插班生招生计划一、招生计划层次专业名称招生人数层次专业名称招生人数技能班计算机应用6对口升学高考班计算机应用6航空服务8会计事务5会计事务7社会文化艺术4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6汽车制造与检测6社会文化艺术4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8数控技术应用(格力班)3汽车制造与检测5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5说明:1、对口升学:学生通过单招或

2021年吉首大学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突出,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历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具有优秀教师潜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本专业与国内中山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制度。(二)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

2018年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招生简章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同等学力加试目科目0304Z300(全日制)不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民族学①中国法制史法理学④808法学综合(宪法、民法、②中国法律思民族法学分研究方向刑法)概论想史035101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①经济法学律硕士(

2018年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招生简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①文学基础01(全日制)文艺学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文艺评论②写作④814文学史综合02(全日制)汉语言文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语言学概论①文学基础字学英语一③708古代汉语②写作050100中国语④815现代汉语言文学

2018年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招生简章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0713Z2生态旅游00(全日制)不区分论②201英语一生态旅游学①市场营销学研究方向③720旅游学④833②旅游经济学生态学①101思想政治理120203旅游管理00(全日制)不区分论②201英语一旅游学概论①市场营销研究方向③303数学三④807②旅游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