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气环境监测》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2018-11-27 09:5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 一、 课程目标
  • 二、 基本要求
  •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 一、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
  • 1.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
  • 2.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
  • 3.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 4. 掌握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式。
  • 二、空气污染监测
  • 1. 了解空气污染监测的目的;
  • 2. 熟悉监测点的布设方法;
  • 3. 熟悉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 4. 掌握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 1. 熟悉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
  • 2. 熟悉采样仪器;
  • 3. 熟悉采样效率;
  • 4. 掌握采样纪律。
  • 四、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 1. 掌握SO2、NOx、CO的测定方法;
  • 2. 掌握O3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方法;
  • 3. 熟悉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 4. 了解其他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 五、颗粒物的测定
  • 1. 掌握TSP、PM10和PM2.5的测定;
  • 2. 掌握颗粒物中污染水溶性组分的测定;
  • 3. 掌握颗粒物中元素碳和有机碳的测定;
  • 4. 熟悉颗粒物中恒量元素的测定。
  •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 1、 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 2、 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43

科目名称:大气环境监测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了解和掌握考生独立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 基本要求

本课程考查考生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仪器、方法以及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考查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

1.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

2.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

3. 熟悉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4. 掌握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式。

二、空气污染监测

1. 了解空气污染监测的目的;

2. 熟悉监测点的布设方法;

3. 熟悉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4. 掌握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1. 熟悉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

2. 熟悉采样仪器;

3. 熟悉采样效率;

4. 掌握采样纪律。

四、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1. 掌握SO2、NOx、CO的测定方法;

2. 掌握O3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方法;

3. 熟悉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4. 了解其他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五、颗粒物的测定

1. 掌握TSP、PM10和PM2.5的测定;

2. 掌握颗粒物中污染水溶性组分的测定;

3. 掌握颗粒物中元素碳和有机碳的测定;

4. 熟悉颗粒物中恒量元素的测定。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 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并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2、 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内容来确定。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组配试卷。

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2:3:3:2。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不得使用电子计算器。

 


原标题: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气环境监测》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气环境监测》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43科目名称:大气环境监测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了解和掌握考生独立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查考生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仪器、方法以及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考查空气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环境化学》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气环境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29科目名称:大气环境化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大气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探索认识大气环境问题的本质,并为之提供科学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环境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应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环境气象学》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环境气象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1科目名称:环境气象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掌握大气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基本知识,熟悉大气中的化学现象和物理化学控制过程;掌握各种气象条件和特殊环境下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了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大气湍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空气污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监测》复试考试大纲-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19科目名称:环境监测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了解和掌握考生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查考生对环境监测的内容、仪器、方法以及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考查水质、空气、土壤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T09大气探测学》考试大纲-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T09大气探测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T09考试科目名称:大气探测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一是为学生学习天气预报、气候诊断分析、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课程提供对气象资料的获取及处理方法的知识;二是为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湍流、云雾物理学、污染气象学、微波遥感、大气辐射学、大气环流等课程提供大气要素探测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06大气物理学》考试大纲-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806大气物理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6科目名称:大气物理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它既是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部分。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大气物理学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动力气象学、云物理学及边界层

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T34科目名称:环境化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环境化学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并为之提供科学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应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重点掌握化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气溶胶》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气溶胶》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014考试科目名称:大气气溶胶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大气气溶胶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地球大气的降水和热量平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雾霾灾害频发,大气气溶胶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大气气溶胶不仅直接影响大气消光和能见度,更深入沉降到人的呼吸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是大气化学、大气污染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物理与化学》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物理与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2009科目名称:大气物理与化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掌握大气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对大气层结构,各种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地球辐射能量传输,云雾降水物理,以及各种大气化学反应及其物理化学过程深入了解,包括平流层化学,对流层化学,水相化学以及气溶胶化学相关主要反应等。为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化学与污染气象学》考试大纲-环境气象专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气化学与污染气象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3005考试科目名称:大气化学与污染气象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掌握大气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基本知识,熟悉大气中的化学现象和物理化学控制过程;掌握各种气象条件和特殊环境下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了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大气湍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大气环境、大气化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