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网上报名、报考条件、招生计划)

2017-04-14 09:37  北京理工大学 内容被挡住,点击看完整内容
  • 一、报考条件
  • 二、招生计划及方向
  • 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招生计划
  • (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 (2)高效驱动与传动
  • (3)清洁能源与动力
  • (4)车-电-网耦合与管理
  • 2.“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招生计划为
  • (1)毁伤与弹药工程:王晓锋、黄风雷、吴成
  • (2)爆炸理论与冲击工程
  • (3)含能材料与特种能源
  • (4)武器系统设计与无人智能系统
  • (5)安全技术与防护工程:方岱宁、王成
  • 三、报名及选拔
  • 1.邮件报名
  • 2.提交材料及资格审查
  • 3.网上报名
  • 四、选拔方式及要求
  • 五、录取
  • 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考生综合表现及身体健
  • 2.以本科直博生或硕一转博连读方式录取的
  • 3.在职考生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
  • 4.学校于2017年6月底发录取通知书,9月统一入学报到
  • 六、联系方式
  • 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 2.“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
  • 3.研究生院

为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报考条件

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具体请查看《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招生计划及方向

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招生计划数为20名,具体招生方向和导师如下:

(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孙逢春、林程、张俊智、何洪文、陈勇、张欣、詹文章、邹渊

(2)高效驱动与传动:项昌乐、胡纪滨、毛明、张承宁、温旭辉、苑士华、刘辉、杨凤田、宋强

(3)清洁能源与动力:孙克宁、吴锋、刘福水、葛蕴姗、李建秋、纪常伟、孙力、王丽芳、张剑波、陈人杰、吴伯荣、李丽、张杨军、帅石金、苏岳峰、吴川

(4)车-电-网耦合与管理:魏一鸣、姜久春、王震坡、王兆华、唐葆君、廖华

2.“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招生计划为10名,具体招生方向和导师如下:

(1)毁伤与弹药工程:王晓锋、黄风雷、吴成

(2)爆炸理论与冲击工程:陈鹏万、张庆明、陈小伟、刘彦

(3)含能材料与特种能源:焦清介、庞思平、杨荣杰、王博

(4)武器系统设计与无人智能系统:李东光、林德福

(5)安全技术与防护工程:方岱宁、王成

三、报名及选拔

1.邮件报名

报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考生请于2017年4月25日前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姓名)》(附件1)填写完整后发送至wuliyan@***.cn,邮件名称为“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报名(姓名)”。

报考“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考生请于2017年4月25日前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表(姓名)》(附件1)填写完整后发送至dongqianya@***.cn,邮件名称为“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报名(姓名)”。

2.提交材料及资格审查

报考“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考生须在2017年4月25日前将相关材料(附件2)寄(以邮戳日期为准)或送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1#238武老师(邮编:100081)。

报考“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考生须在2017年4月25日前将相关材料(附件2)寄(以邮戳日期为准)或送至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3#256董老师(邮编:100081)。

协同创新中心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通过的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批。

3.网上报名

经学校审批通过的考生需进行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200元,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四、选拔方式及要求

从2017年起,我校博士招生全面实行“申请审核-考核制”。通过资格审查后,综合考核的组织由协同创新中心具体负责,选拔时间为2017年5月6、7日,具体安排请咨询协同创新中心。

五、录取

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考生综合表现及身体健康状况、政审情况确定录取名单,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后进行公示。

2.以本科直博生或硕一转博连读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以硕二转博连读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6年(工科、理科)、5.5年(管科、文科专业),以公开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长不超过6年。

3.在职考生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相应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4. 学校于2017年6月底发录取通知书,9月统一入学报到。

六、联系方式

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邮政编码:100081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1#238

电话:010-68912167

联系人:武老师

2.“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

邮政编码:100081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3#256

电话:010-68911968

联系人:董老师

3.研究生院

咨询电话:010-68913781传真:010-68945112

联系人:孙老师


原标题: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3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040100教育学所有方向中国基础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02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联系部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电话:58800591联系人: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备注03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22 040100教育学11接收推免生7人左右  01教育测量、评价与统计全日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中心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北京理工大学简介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是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500强”排名中,位列第37位。202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ARWU),位列世界大学第151-200位。北京理工大学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多数专业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具体请查看《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及方向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

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决定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  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招生方向及计划招生方向导师姓名计划数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孙逢春1林程1何洪文1高效驱动与传动项昌乐1陈慧岩1清洁能源与动力刘福水1葛蕴珊1吴川

2015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决定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招生计划及方向招生计划为20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孙逢春、林程、张俊智、何洪文、陈勇、詹文章高效驱动与传动:项昌乐、胡纪滨、毛明、张承宁、温旭辉、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决定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招生计划及方向招生计划数为20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孙逢春、林程、张俊智、何洪文、陈勇、张欣、詹文章、邹渊高效驱动与传动:项昌乐、胡纪滨、毛明、张

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决定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  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招生计划及方向招生计划为15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胡海岩、孙逢春、林程、张俊智、詹文章、何洪文高效驱动与传动:项昌乐、毛明、张承宁、温旭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支持“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报考条件  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具体请查看《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及方向  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招生计划为20名,具体招生方向

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支持“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批准,决定在“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报考条件  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招生方向目录  招生计划数为10人。  含能材料:黄风雷、焦清介、王成  终端毁伤:胡海岩、张庆明、宁建国、胡更开  智能毁伤与控制:杨树兴、冯顺
技校专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