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7动力与能源学院120联系人:戚老师029-080701工程热物理801爆震燃烧及新概念爆震发动机研究02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燃烧与流动03超音速燃烧与流动04工程传热传质05工程热力学乐嘉陵教授朱惠人教授范玮教授宋文艳教授李世武教授郑龙席教授严红教授陈玉春教授吴丁毅教授索建秦教授王掩刚教授
各二级学科复试分数线二级学科下达招生计划推免生人数暑期学校延保参加复试人数复试分数线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工程热物理13101145075370热能工程93335075360动力机械及工程92215075330流体机械及工程1371515075360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1105075360信号与信息处理110507536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42115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复试工作方案(动力与能源学院)各学科复试分数线表1学术型硕士招生基本情况(招生计划80人)二级学科招生计划推免生参加复试人数复试分数线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工程热物理196165075345热能工程5235075325动力机械及工程5145075325流体机械及工程10285075320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11050753
2018年动力与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复试名单、政审表等,请复试考生查看附件。复试通知将有老师短信或电话通知,要求各位同学保持手机畅通。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029-咨询。动力与能源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2018年动力与能源学院研究生复试方案.docx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校内调剂申请表.doc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政审表.docx
2022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约43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870名,终招生计划以上级部门下达为准。一、报名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14软件与微电子学院75联系人:林老师029-085212软件工程周兴社教授朱怡安教授李战怀教授樊晓桠教授郑江滨教授蔡皖东教授张艳宁教授武君胜教授吴健教授翟正军教授蒋泽军教授王丽芳教授吴广茂教授张盛兵教授李士宁教授赵政文教授魏廷存教授苗克坚教授谷建华教授陈群教授王庆教授杜承烈教授尚学群教授董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门知识,从事各类热动力装置、热动力控制、热能综合利用以及制冷工程与设备研究、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深造与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为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涉及航空、航天、航海、热电、核电、汽车、制冷等行业。主要从事相关的研究、设计工作,工作地点主要在二线城市,特别是国防和其它工业研究院所、工业集团和管理部门。可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
专业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与能源学院采取分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模式,2018年招生专业包括飞行器动力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制皆为4年,授予工学学位。培养目标家国情怀强烈、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创新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协作、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具备在能源与动力等领域取得职业成功的科学与技术基本素养;有能力进行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学习。专业特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服务国家能源和动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内涵,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历经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工业大学具新能源和动力特色的专业之一,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该专业涵盖了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
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与能源学院)培养目标家国情怀强烈、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创新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协作、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具备在能源与动力等领域取得职业成功的科学与技术基本素养;有能力进行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学习。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国家能源和动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内涵,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历经50多年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