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原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始建于1960年,当时为来安县初级师范学校,1963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复,由施官初中与来安中学分部合并改名为“安徽省来安新河初级中学”,1972年改为来安县第二中学(普通高中),1982年由普通中学改制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名为“来安县高级职业中学”,1991年被省批准并由教育部认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等职业中学,同时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学校”称号;199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人社厅授予“安徽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经滁州市人民**批准设立为普通中专学校,校名为“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层次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招生计划 | 备注 |
普通中专 | 1 | 机电技术应用 | 3 | 120 | 对口50人 |
2 | 数控技术应用 | 3 | 130 | ||
3 | 计算机应用 | 3 | 100 | 对口50人 | |
4 | 电子商务 | 3 | 40 | ||
5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3 | 100 | ||
6 | 会计 | 3 | 100 | 对口50人 | |
7 | 现代农艺 | 3 | 100 | 对口100人(涉农专业) | |
8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 3 | 50 | ||
9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3 | 100 | 对口50人 | |
10 | 化学工艺 | 3 | 30 | ||
11 | 工程造价 | 3 | 30 | ||
12 | 物流服务与管理 | 3 | 50 | ||
13 | 社会文化艺术 | 3 | 200 | 对口100人 | |
14 | 护理 | 3 | 50 | ||
合计 | 1200 | ||||
高职 | 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2 | 以省厅公布的计划为准 | 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 |
2 | 会计 | 3+2 | |||
3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2 | |||
4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2 | |||
5 | 旅游管理 | 3+2 | |||
6 | 物流管理 | 3+2 |
1、免学费政策:所有县城(含县镇)以下户口和城市困难户每学期1500元学费全免;(3+2学年制、3年制享受6个学期9000元的学费全部免缴;1年制2个学期3000元学费全部免缴);
2、助学金政策:十二个贫困县所有农村户口(含县镇)学生,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15%),3+2学制和3年制学生享受4000元生活补助,1年制学生享受2000元生活补助;
3、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只要符合条件均可同时享受。
1991年被省政府批准并由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同时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学校”称号
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2005年被省教育厅批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2007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8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一批合格县级职教中心
2010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培育学校”。
2012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评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 “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国办学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学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000余人,各类短训班培训学员近万人,现已成为来安县计算机、师资、阳光工程、下岗再就业及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初步形成集职教、、行教、师训于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
2018年9月27日,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